华北城市供水危机迫在眉睫:要南水北调,还是要海水淡化?

要南水北调,还是要海水淡化?这是个真问题,北京的供水危机已近临界点,如果一时不可得兼,有所轻重缓急是在所难免;这是个伪问题,因为供水危机必将长期存在,“没有哪一种单一水源方案能够保障供水安全”。

责任编辑:朱红军 助理编辑 袁端端 实习生 史秋娟

要南水北调,还是要海水淡化?这是个真问题,北京的供水危机已近临界点,如果一时不可得兼,有所轻重缓急是在所难免;这是个伪问题,因为供水危机必将长期存在,“没有哪一种单一水源方案能够保障供水安全”。

北京,望海止“渴”

因为“饥渴”难耐,北京坐不住了。2011年6月14日清晨,一支来自水务、城市规划等机构的12人调研队伍,奔赴数百里之外的河北曹妃甸、天津两地,掂量淡化海水入京的可行性。

这个夏天,连续12年的干旱将北京推上了300万立方米的日供水极限,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标准十分之一的北京,陷入极度危险的水危机。

就在一个月前,5月9日,北京市明确提出,要把引黄入京、海水淡化和岩溶水利用纳入战略规划并抓紧落实。这是北京第一次明确将海水淡化列入战略水源,落实只是时间问题。

而这次低调的调研,对于曹妃甸和天津而言,更是场迟到的问计。

天津一海水淡化设施,至2015年天津计划海水淡化产能翻一番,达到48万吨/日。 (CFP/图)

早在2006年,海水淡化只是作为曹妃甸工业区循环经济产业链中的一环,用作电厂冷却水,但设计产能却远超工业自给。于是,工业区管委会委托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下称“天津淡化所”),酝酿北京输送工程的预可研报告。当年的报告证实,曹妃甸已具备百万吨淡化海水的生产和输送能力。

此后几年,曹妃甸频频示意北京。“如果北京市现在下决心,2013年就能供上水。”现任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朱越杰不改初衷。在他的计划里,用两根直径1.5米左右的管道通过两级泵站,就可以把渤海的淡化水直接送到220公里外的北京东四环。

另一个淡化水重镇天津,目前已拥有北疆电厂和大港新泉电厂两个全国最大海水淡化项目,每日产能占到全国的1/3。按天津市水利科学院总工程师周潮洪的说法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上官兰雪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