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高论(20110929)

邓飞等人“免费午餐”项目,短短五个月,就搞得有声有色、生机盎然,这说明第一中国人的爱心并不比洋人少,第二中国人也能办好慈善、办得和洋人一样好。关键还是一个机制问题。

责任编辑:陈斌 实习生 赵振江

N0.1 “免费午餐”践行的 才是慈善正道

《中国青年报》 2011年9月27日,作者:谢昱航

(原文摘编)民间公益项目“免费午餐”短短5个多月募集善款1690余万元,为77所学校1万多个孩子提供了免费午餐。项目发起人称,他们赢在透明,严格执行“不透明不拨款”原则,让该项目获得了公信力。

“免费午餐”为做到支出透明,每个受捐助的学校必须开微博,校长每天要通过微博说清楚每笔钱是怎么花的;家长举报,让每项支出的真实性和效果有监督;志愿者参与,又弥补了某些家长不敢监督造成的漏洞。正是这样的主动接受监督,奠定了“免费午餐”快速发展的基础,这与前段时间一系列慈善丑闻被爆出、官办慈善组织获得的捐款大幅下降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在先进国家,慈善组织主动公开、彻底公开,甚至请人监督,是共同特征。在美、英等国,慈善组织不但要接受来自官方、行业的严密监控,甚至每个公民都可以去慈善机构查阅账目,有权获得慈善组织的年度账目和财务报告,很多基金会还会自己聘任第三方审计机构来对其每年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

然而,时下中国慈善透明度普遍不高,在全国2000多家基金会中,只有700多家建了网站,在有的基金会年报里,什么都有,就是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上官兰雪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