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级记者下基层:坐拖拉机、下矿井、雨中当临时“交警”

2011年9月29日,中央电视台台长焦利出现在新闻联播中。这位56岁的央视台长来到都江堰市虹口乡,在两位人士陪同下,走进了当地灾后重建所开发的经营项目——“熊猫驿站”。

责任编辑:李梁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几乎可以肯定,很少有这样一群记者,如他们这般备受瞩目。

2011年9月29日,中央电视台台长焦利出现在新闻联播中。这位56岁的央视台长来到都江堰市虹口乡,在两位人士陪同下,走进了当地灾后重建所开发的经营项目——“熊猫驿站”。

电视底栏字幕清楚地表明,身着暗黄色夹克的他,此行身份并非部级官员,仅是一名普通的“本台记者”。

这一切变化,显然与之前中央五部委倡导的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有关。在过去的两个月里,不仅是虹口乡接受了“部级”记者的采访,在全国,许多个“小地方”,都迎来了高级别的中央新闻媒体负责人。

来自中央媒体的“部级”领导们下基层采访,自然颇受地方关注。 (向春/图)

调研地点各不相同

在虹口乡的采访,是焦利一个月内第二次作为记者出镜。上一次是在黑龙江省五常市的安家镇。

陪同焦利的五常市当地官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焦利一行在哈尔滨市稍作停顿后,便驱车来到130公里外的安家镇,连夜来到农民家中,询问今年秋收情况。“整个过程并未向农民透露台长身份。”

“尽管每逢秋产增收,我们东北便会引来中央媒体关注”,但成为央视领导“走基层”的第一站,至今让当地官员意外。

这位官员猜测,“也许是因为焦台长有‘东北情结’”。焦利是河北正定人,1982年毕业于辽宁大学经济系,后在辽宁宣传系统待了整整30年。

地缘的亲近感,同样能够在经济日报社长徐如俊身上捕捉到。他来到了距离自己出生地江苏兴化不远的苏北东海县。

当然,不是所有中央媒体领导都如此考虑。“既然是中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上官兰雪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