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以善后:段祺瑞与孙文的嫌隙

段祺瑞的“善后会议”,遭到孙中山“国民会议”的抵制。同盟各方未及聚首,即产生了裂痕。

责任编辑:刘小磊

【民国史事丛谈】

段祺瑞的“善后会议”,遭到孙中山“国民会议”的抵制。同盟各方未及聚首,即产生了裂痕

国民政府取代了北洋政府之后,段祺瑞与孙中山,一个成了令人唾弃的“反动军阀”,一个成了高居庙堂的“国父”,不啻天壤之别。然而,在民国13年(1924年),段与孙曾是政治盟友。只不过,从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到分道扬镳,两人结盟的时间很短,短到相约北京后,连面也未曾再见。

三角同盟,挑战直系中央政权

民国十三年(1924年)9月3日,长江下游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事。江苏督军齐燮元与浙江督军卢永祥为争夺大上海而大打出手(上海当时隶属江苏省,但在卢氏的势力范围内),国内政局风云突变。

当时,北京政府为直系军事集团所控制。直系头号人物曹锟上年如愿坐上了总统宝座,二号人物吴佩孚“坐镇洛阳,遥执内阁”。

国内至少还有三个地方势力鼎立于南北,虎视眈眈地环伺着中央:东北,有张作霖自立的“东三省保安总司令部”;南方,有孙文的“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府”;江南,浙督卢永祥拒绝承认曹锟的当选总统,宣布“自治”。

江苏督军齐燮元是直系嫡系,浙江督军卢永祥则是皖系大将。江浙战争,拉开了嗣后更大规模的倒直战争的序幕。

民国14年,新年伊始,段祺瑞便﹃迭次电邀﹄孙文(左图)出席善后会议。同在京城,相距颇近,双方不面谈,却通过电报交流,可见关系之微妙。 (南方周末资料图)

战争爆发当日,张作霖即通电全国,声讨曹、吴,并将所部编为十余万兵力的“镇威军”,准备出战。

两天后,孙文发布《大元帅出师对粤宣言》,宣称与卢永祥合作,讨伐曹、吴。

9月9日,寓居津门的段祺瑞也发出通电,指责曹锟“不知国家人民为何物,礼义廉耻为何事”,号召“一时袍泽……当仁不让,见义勇为”,“出民水火,勿任沦胥”。

9月15日,张作霖自任总司令,率6个军15万人杀向山海关。两年前,奉系败退关外时,赖有英国人居间调停,直军追击至山海关止步,双方以关为界,互不侵犯。自此,第二次直奉战争全面爆发。

9月18日,国民党中执委在广州发布了《北伐宣言》。两天后,国民党各军分两路向湘、赣两省推进。

至此,皖、奉、粤三角同盟,终于扯下神秘帷幕,强悍亮相。

历时40天的江浙战争,虽以卢永祥下野而告终,但却引爆了三角同盟武力倒直的火药桶。

主义让位于各自的利益

粤、奉、皖三角同盟,首倡者,孙文也。上一年,孙氏在苏联人的撮合与资助下,与中共联姻,自沪返粤,除大力重组国民党外,更按苏联红军的模式创建了黄埔军校,以大元帅府大本营参谋长蒋介石任军校校长,打造“党军”,并整编了粤、桂、滇、湘地方军队。为生存,他先后派汪精卫与其子孙科赶赴奉天,与张作霖洽谈战略合作,张作霖以重金与军械无偿支援粤方。

搞定奉系后,孙文又派于右任出使津门,游说在日租界做寓公的段祺瑞联合倒直。老段是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方亚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