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食品安全报告】监管者说——第一线的忧思

他们是中国第一线食品安全监管官员,他们责任重大,为食品安全疲于奔命,社会评价却是公务员中比较低的;他们很害怕出问题,可是复杂的食品监管链条又非自身能力可控;面对频繁调整的监管体制,他们心里更没底。

责任编辑:曹海东 何海宁 朱红军 彭利国

他们是中国第一线食品安全监管官员,他们责任重大,为食品安全疲于奔命,社会评价却是公务员中比较低的;他们很害怕出问题,可是复杂的食品监管链条又非自身能力可控;面对频繁调整的监管体制,他们心里更没底。

“一头猪都管不好?”

这有点像“地下”工作者接头。电话那头的林琴(化名)在得到记者反复保证之后,才开始试探性回答问题。

“如果让我讲真话,就得用化名。”林琴说。即便如此,在一些涉及食品安全监管利益纠葛的问题上,林琴还是欲言又止,“说多了得罪同行。”

林琴,内蒙古一家区级卫生监督所官员。在各种专项整治行动之下,她和同事们日复一日,走街串巷寻找餐饮安全隐患。

她看到的是:肉食店大量使用含有亚硝酸盐的嫩肉粉,面食为了筋道加了膨化剂,火锅里也掺杂了各种叫不出名字的添加剂。

她听到的是:“你们怎么连一头猪都管不好?”“市面上究竟还有什么能吃?”

和林琴一样,难以预料结局的还有工商、质监系统官员。自从2011年10月工商、质监省级以下垂直管理改为地方政府分级管理体制以来,他们更忧虑自己的前途。  

就是这样一群掌管中国老百姓饭碗安全的基层官员,自嘲没一个有“官样”,“很瘦很瘦”。为检测瘦肉精,有时要守候到凌晨两三点,才能突击抽检到卖肉的小贩。

曾访谈多位基层食品安全监管者的中山大学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副教授刘亚平为他们勾勒了这样一幅群像:责任重大,为食品安全疲于奔命,社会评价却是公务员中比较低的;他们很害怕出问题,可是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上官兰雪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