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心态·精神——如何与汉学家对话

所谓的学术交流,其实包含某种拿不上台面的“算计”——说白了,有点“势利眼”。如何做到以平常心看待不同的汉学家,平等相处,既不是“大人”,也不是“鬼子”?

如何做到以平常心看待不同的汉学家,平等相处,既不是“大人”,也不是“鬼子”,值得我们警惕

陈平原,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最近几年,无论政府还是民间,都很强调跟海外汉学家对话。像北大每年一次的“北京论坛”,请了很多著名的外国学者,高规格招待,每回的开幕式都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上海则有“世界中国学论坛”,也很壮观。这回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文明对话与和谐世界:世界汉学大会2007”,更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现在,各个大学对此都很重视,花大力气引进,最好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文学没有诺奖,别的大奖也行,反正要的就是“国际著名”。我赞赏这种开放的心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