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患者的福音:意念取物

美国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生理学教授米勒博士带领的研究小组,借助大脑与肌肉的一个人造连接成功地使瘫痪猴子恢复了较为复杂的手部运动能力。这项成果为人类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带来了希望。

责任编辑:朱力远

脑控功能性电刺激实验示意图。研究人员给予猴子麻醉剂局部阻断了手肘部的神经活动,引起了暂时性的手部瘫痪。在神经假体装置的帮助下,两只猴子均恢复了瘫痪手部的运动,可以接近常规的方式拾起和移动小球,并完成与之前相同的任务。

伸手、拾球、握球、扔球……两只手部瘫痪的猴子竟然完成了这样一组接近常规的复杂动作,这项成果为人类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带来了希望。

这是来自美国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生理学教授米勒(Lee E. Miller)博士带领的研究小组,借助大脑与肌肉的一个人造连接成功地使瘫痪猴子恢复了较为复杂的手部运动能力。这篇论文发布在2012年4月18日的《自然》杂志上。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每年超过13万人遭遇脊髓损伤后存活下来,但他们将一直忍受着重度瘫痪之痛。这些瘫痪患者中一半人的第六颈椎以上遭到损伤,直接影响到四肢运动。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重新获得抓取物体的能力是最现实的恩惠。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米勒博士研究小组致力于通过结合两种技术生成一个神经假体装置,用该设备取代丧失或损伤的神经系统功能,来重新恢复瘫痪患者手部的运动能力。

这两种技术对于脑损伤和脊髓损伤康复领域的医患人员来说,都不陌生。但在此之前,两者更像是两条平行轨道上的列车,为了同样的目标在各自的路径上前后奔跑,在偶然的一个弯道,两种技术并入同一轨道,产生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意念取物。

功能性电刺激

第一项技术就是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

一位瘫痪患者开始时步速慢于0.2m/s,只能拖着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方亚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