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坑

深坑古名“簪缨”,这像宝贵又不经意遗落在狭隘山峦河谷间熠熠发光之珠珞发饰帽带意象,确实典雅传神勾画出这离开台北盆地、溯溪流之上游曲折逐渐深入北宜山群的零散聚落。

责任编辑:朱又可 实习生 周鑫

说来我在深坑住了七年余,算算我37岁为折返点的前半生,也就分别在永和(19年)、阳明山(11年)、深坑,恰好切分了我的童年青少年岁月,大学后独居读书创作,以及婚后养育两个小孩的生命不同阶段。

如今回忆住深坑的那段日子,似乎所有的景色都像从浸没在深海底的沉船之舷窗往外看,被一片浓郁的灰绿光影包围着。当时我是从四季颜色分明、风光秀媚的阳明山,搬到这个灰尘漫天、惟一一条马路两旁净是丑陋不堪的铁皮屋工厂,或老街之“深坑豆腐”刚被媒体炒作而假日总挤满游客人车在一种无美感无品味的典型岛内吃吃喝喝之壅塞乌烟瘴气……那使我初迁至深坑时,满心郁闷。

但日子一长,你慢慢能感受住在深坑之“山城岁月”的慵懒与悠然,深坑除了如今环绕深坑国小、国中周边,20年前一片绿油油之农地,急速盖楼发展而成、腹地不大的市街(农会超市、小型果菜猪鸡鱼肉之黄昏市集、典型小乡镇中心的便利超商、美发店、彩券行、五金行、漫画出租店、餐饮小吃……),一般的居民聚落,皆沿着景美溪中游左侧傍山之狭隘公路。先民沿河拓垦,而今河道水位下降,所以在北二高尚未开通前,进入深坑只有搭乘欣欣客运北碇线,或台北客运平溪线,从公馆经景美、木栅,一路晃摇进入深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谢小跳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