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土改:“小产权房”的地,就是海绵里的水

深圳是中国唯一一个没有农村的城市,全部土地已经国有化,却有近一半的建筑都是原住民的“小产权房”。在这个几乎无地可用的城市,这些“历史遗留非法建筑”,成为撬动未来的支点。

责任编辑:肖华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冯叶

新的深圳正从城中村里生长出来。2006年11月,曾经的深圳地标地王大厦旁,蔡屋围城中村正在拆迁。2011年,深圳第一高楼京基100大厦在此落成。 (CFP/图)

深圳是中国唯一一个没有农村的城市,全部土地已经国有化,却有近一半的建筑都是原住民的“小产权房”。

在这个几乎无地可用的城市,这些“历史遗留非法建筑”,成为撬动未来的支点。

2012年5月25日,深圳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综合试点启动仪式上,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评价“这是又一次里程碑式的战略决策”。

在1987年以“土地拍卖第一槌”深刻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土地制度后,深圳又一次成为土地改革的焦点。

这一次,摆上桌面的是巨量“历史遗留非法建筑”——占深圳建筑近一半的“小产权房”。

“海绵里的土地”

“深圳的开发空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捏一捏就能冒出来。”这些被称为“城中村”的集体土地,虽然理论上已经全部国有化,但现实中已成为深圳城市建设中最大的一批“制度飞地”。

作为深圳最“资深”的商业化片区,毗邻香港的罗湖区随着深圳城市中心的西移而一度陷入沉寂,最近却又重新热闹了起来。

随着深圳城市更新规划的启动,未来5到10年内,面积34.7平方公里的罗湖将有大约1/4的面积被纳入更新项目之内。为此区政府成立了四个城市更新办公室,近期将抽调一批“作风过硬、吃苦耐劳”的干部全力推动项目区内的拆迁。

实际上,深圳的每一个区,都在为这场规模空前的城市更新而紧锣密鼓地准备着。

在深圳市规划国土委2012年5月31日公布的第二批城市更新单元规划中,又有12个项目被纳入新的规划,涉及重建面积超100万平方米。

加上此前公布的更新项目,深圳市在过去三年内已经公布了109个城市更新单元规划,涉及深圳所有下属行政区,原处于特区关外的宝安和龙岗更是密集。

这场规模空前的城市更新大剧目,不仅令包括康佳、天健在内的本土企业在资本市场中获得了力度空前的追捧,更引来了华润、招商、中粮等央企军团和万科等地产巨头。

不过,就在短短一年前,深圳还因“无地可拿”而远离房地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