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事】红色香港

上世纪50年代起,香港左派摄影师蒙敏生开始将他的镜头对准了香港的劳工阶层和市井社会。那些藏在狮子山传奇背后沉默、平实甚至是苦涩的市井风貌。农民、渔民、码头工人,作坊、工厂、有轨电车、市井茶肆……都是他拍摄的主题。

1967年10月1日,香港左派社团在街头搭起天安门城楼模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8周年活动 (蒙敏生/图)

上世纪50年代起,香港左派摄影师蒙敏生开始将他的镜头对准了香港的劳工阶层和市井社会。彼时的香港摄影圈,还是沙龙摄影的天下,唯美、风花雪月的题材大行其道,常有沙龙摄影的影赛,填充版面的永远是摩天大楼、霓虹灯、夜总会、赌马场,朝气蓬勃、物欲横流的香港像一剂强心针刺激着人们向前、也向钱奋进。

1970年,香港大屿山居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1周年的活动 (蒙敏生/图)

蒙敏生记录的却是香港的另一面。那些藏在狮子山传奇背后沉默、平实甚至是苦涩的市井风貌。农民、渔民、码头工人,作坊、工厂、有轨电车、市井茶肆,民俗风情、工人运动、市政变迁,都是他拍摄的主题。

1966年,香港,老人与小孩一起学习毛主席语录 (蒙敏生/图)

在香港,蒙敏生这样的摄影师一向被归为左派摄影师。他曾与香港“纪实摄影”领头人、《文汇报》前摄影部主任陈迹一起用手中的“禄莱”120相机记录过香港劳工阶层的生活。上世纪50年代,这个群体还包括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谢小跳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