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拒收门”始末:二本歧视与招录纠纷

2011年夏天,杨珖、徐豪、伍婷、钱蕊颖、焦美琪5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跌进了二本,5个人同时选择了考插班生这条路。但是,复旦取消了这5个二本学生的录取资格,理由就是招生简章上那几个字——“只限第一批次”。

被问起二本和一本的区别,徐豪表现得格外坦率:“毕竟大家都在乎这个面子,考插班生就是考面子,辅导老师也是这么说的——考复旦就是让别人能看到你的文凭,985,211”

7月5号下午两点,复旦毛主席像前涌来一拨学生家长,女人们忽然向雕像跪下,哭喊声在发烫的空气里粘滞微弱。周围警察在忙着警戒,车和学生不得靠近。

杨珖说,这是她一个多月来最感无力的时刻。杨母回忆,女儿站在复旦校门下,满脸是泪,“这就是我曾经爱过的学校。”

家长们为了孩子能进复旦在校门口静坐

被剔除的5个

一个半月前,杨珖、徐豪、伍婷、钱蕊颖、焦美琪签收了复旦的插班生预录取通知书——今年9月,他们呆了一年的学校,二本,将变成过去式,他们会走进复旦。

一切从钱蕊颖无意间获知的一个消息开始急转直下——她打电话给复旦,被告知因为招生简章说明只招第一批次的学生,而她是二本,所以录取资格被取消;她开始在插班生贴吧里发帖,让剩余人了解到事态的转变;也是因为这个帖子,他们习惯性地称自己为“那五分之一”。

可是,复旦曾在之前多封校长回信及邮件答复中,白纸黑字地说明二本学生拥有报考复旦插班生的资格。6月21号,5个家长带着证据,信心满满地找到了学校。

7月4号,家长再次来到学校,整个工作组避而不见,家长们从白天等到夜晚,再从天黑熬到天亮;第二天,复旦校方在约定会谈的12点半再次上演集体消失,绝望之下的家长们选择了这种方式——跪在毛主席像前哭诉。随后因为酷热,更因为关注度寥寥,家长们转移到门口,母亲们开始在地上静坐,身边站着公安。

家长们的行动似乎开始发挥效力——4点钟,校方通过公安,答应见面开会。

会谈结束后,家长们有点开心地离开。有两个主要方案被列入考虑,下一年再转入复旦,或是复旦帮助安排进入华东师大——上海另一所985高校。

&ld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谢小跳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