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3年】成都:先把管医院的和办医院的分开

2010年1月5日,成都市医管局挂牌成立。这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医管局,亦是医改“管办分离”的试点标志。“成都的管办分开,至少从框架上和形式上是最彻底的。”谁来监管医管局,是这场改革接下来要面对的新问题。

责任编辑:肖华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罗敏夏

只有先把办医院的和管医院的分开,才能让办医院的认真办,而管医院的好好管。 (CFP/图)

“成都的管办分开,至少从框架上和形式上是最彻底的。”

谁来监管医管局,是这场改革接下来要面对的新问题。

“出资人”横空出世

“成都的管办分开,至少从框架上和形式上是最彻底的。”他说,至于实际的效果,则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才能作出评判。

大屏幕上不断滚动着各种排名:门急诊量、出院人次、住院手术台次……台下,成都市管公立医院院长们盯着屏幕,找寻着自己的位置,脸上有的喜有的忧。

这是成都市医管局召开的医院运营情况分析会,当地戏称“暴晒”大会。这种排名“暴晒”每月一次。落后者当众被批评甚至调查。

这样的场景,发生在成都市医管局成立之后。

2010年1月5日,成都市医管局挂牌成立。这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医管局,亦是医改“管办分离”的试点标志。

医管局作为国资委的二级局,作为市属14家公立医院的“出资人”,负责这些国有资产的运营。它与卫生局平级,但独立于卫生部门,也不负责管理其他的医院。

这是个新机构,只有12个带编制工作人员。他们代表成都市政府,制定旗下医院的发展规划,并掌控医院的人、财、物。

“放在哪里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分开。使它和卫生局一样,成为一个行政上平级的行政机构。”北京大学刘国恩教授如此向南方周末记者评价。刘是医改中市场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成都医改专家咨询小组的组长。

据他介绍,管办分开的尝试在国内还有其他模式,比如浙江委托给一个医院管理中心,而山东潍坊则是在卫生局下面成立了一个医院管理处。

“从我了解的情况,成都的管办分开,至少从框架上和形式上是最彻底的。”他说,至于实际的效果,则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才能作出评判。

不过,他所作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只是与成都此前的医疗系统情况相比,无论从提高效率还是成本可控上,都明显比改革前提高了很多。

医管局成立两年之后,2012年初,2011年成都市管公立医院满意度测评(这是成都市管公立医院第二次接受第三方满意度测评)结果公布,市民对医院的满意度以及医院职工对医院的满意度均有提升,尽管收费依然是满意度最低的一项。

而最近,卫生部到成都就此项改革进行调研,希望能从成都的探索中得到经验。

一张控制医生的表

“公立医院最大问题是效益低下。抓住这一问题着手无可厚非,”北京大学中国医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国恩评价说,“不改革看不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不能以此否定改革。”

两年前成立之初,成都市医管局局长娄进就指出了这个新机构的特点:虽然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之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