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再讲“国族”

我们的国家建构早已进入到“后国族”的多民族国家阶段。中华民族既不是“国族”,也不具有任何“国族”含义,而只是作为中国各民族的统称。无论是就现代主权国家的建构过程而言,还是在现实的国情和法理意义上,今天的中国没有、也不应再讲“国族”。

责任编辑:戴志勇 实习生 张庄

我们的国家建构早已进入到“后国族”的多民族国家阶段。中华民族既不是“国族”,也不具有任何“国族”含义,而只是作为中国各民族的统称。

近年来,关于“国族”的议论越来越多。开始不当一回事,但现在谈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呈现出常态化、越加约定俗成的态势,几乎到了必须面对,必须予以明确回答的时候了。

“国语”与“国族”

以前“不当一回事”,是因为这个问题先辈早有定论,道理似乎不言自明。早在20世纪初,列宁对将强制性国语用之于民族国家建构的做法,持坚决否定的态度。

当年,沙俄政府为推进民族国家建构,对非俄罗斯民族的语言采取鄙视、限制和强制同化的政策。对此,列宁批评了这些所谓“黑帮”的相关论据。在这些“黑帮”看来,“大俄罗斯人据说是俄国大地的建设者和集中者。因此,执政阶级的语言就应当成为强制性国语”。

当然,列宁并不反对“所有居住在俄国的被压迫阶级,不分民族,都应当尽可能建立起更亲密的联系,达到兄弟般的统一”。“我们当然赞成每个俄国居民都有机会学习伟大的俄罗斯语言”,列宁所“不赞成的只有一点,那就是强制的成分”,“强制性国语总还是少不了强制和灌输”。

显然,所谓“国族”,在其历史和现实属性上是与“国语”相近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