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朱旭

13 朱旭

生于1930年,1952年成为人艺成立后的第一批演员,先后演出过《武则天》《霓虹灯下的哨兵》《左邻右舍》《哗变》等话剧。1984年,在话剧《红白喜事》中扮演三叔,获文化部颁发的表演一等奖。1991年,获中国话剧金狮奖。在话剧舞台上被称“当家老生”, 他的表演自成一格,常常以喜剧的手法去演绎悲剧人物。

14 叶子

1911-2012

原名叶仲寅,抗战时有“话剧皇后”之誉,后来参与过创建北京人艺,曾在《龙须沟》中扮演丁四嫂,致使许多曾经生活在龙须沟的人们把她当作挚友,并推选她为北京市人大代表。先后塑造了《日出》中的翠喜、《北京人》中的思懿、《明朗的天》中的宋浩先、《骆驼祥子》中的虎妞等角色。

15 童超

1925-2005

1952年进入北京人艺。他塑造了《茶馆》中的庞太监、《骆驼祥子》中的二强子、《日出》中的王福升、《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胆剑篇》中的吴王夫差、《武则天》中的骆宾王等个性鲜明、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他朴实、深沉、逼真而又细腻的表演风格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有一个说法是:“电影中有赵丹,话剧里有童超。”

16 周正

1926-2012

从1952年起任人艺演员。先后在三十多部戏中担任主要角色,如《夫妻之间》《明朗的天》《日出》《茶馆》等。60年代,他在《以革命的名义》中成功地塑造了革命导师列宁的形象,深深打动了充满政治热情的国人,被认为是中国扮演列宁的第一人。

17 张瞳

1923-2007

1951年毕业分配到北京人艺,在话剧舞台上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形象,从《流浪艺人》中的米哈依、《小市民》中的彼得,到《茶馆》中的唐铁嘴、《咸亨酒店》中的孔乙己,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在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中,他扮演的刘书友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18 黄宗洛

1926-2012

自北京人艺建院伊始,他就成为该院演员,以擅演小角色闻名,如《茶馆》中的松二爷、《智取威虎山》中的土匪、《三块钱国币》中的巡警,被称为“龙套大师”。他与哥哥黄宗江、姐姐黄宗英兄妹3人被誉为艺术圈里的“黄氏三杰”。

19 董行佶

1929-1983

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董行佶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像话剧《日出》中的胡四、《北京人》中的曾皓、《茶馆》中的马五爷、《蔡文姬》中的曹丕、《雷雨》中的周冲等,这些人物经他刻画后入木三分,为剧本增色不少。1983年6月因抑郁症自杀。1984年因《廖仲恺》荣获第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


20 郑榕

生于1924年,1950年加入北京人艺,先后在舞台上塑造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人物形象,如《胆剑篇》中的伍子胥、《武则天》中的裴炎、《明朗的天》中的赵树德等,特别是在人艺保留剧目《茶馆》和《雷雨》当中饰演的常四爷和周朴园形象,堪称话剧舞台上人物塑造的经典。在电视剧《西游记》中,他扮演太上老君,且担任表演顾问。

21 田冲

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人艺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1930年代,他曾是周恩来、郭沫若领导创建的抗敌演剧队的骨干力量。在他的艺术生涯中,先后塑造了为数众多的性格鲜明、色彩各异的舞台形象,如《同志,你走错了路》中的吴部长、《带枪的人》中的雪特林、《悭吝人》中的阿巴公、《为了幸福,干杯》中的杨厂长、《王昭君》中的苦伶仃等。

22 舒绣文

1915-1969

曾任人艺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是中国第一位女配音演员。30年代初就投身于革命话剧活动,抗战时期是重庆话剧“四大名旦”之一。1957年调入人艺,先后塑造了《骆驼祥子》中的虎妞、《关汉卿》中的朱簾秀、《伊索》中的克丽娅等鲜明形象。

23 吕恩

1920-2012

1953年调入北京人艺,她塑造的蘩漪(《雷雨》)、白口袋(《骆驼祥子》)、瑾妃(《清宫外史》)等形象,是其表演的代表作。1999年获国务院颁发的“终身贡献奖”。

24 苏民

生于1921年,原名濮思荀,濮存昕父亲。1952年成为人艺的第一代演员。先后扮演过《雷雨》中的周萍、《蔡文姬》中的周进、《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中的格洛莫夫、《胆剑篇》中的范蠡等多种类型的角色。他还导演过《在街道上》、《红色火车头》、《老师啊,老师》等作品。1996年,他以75岁的高龄在影片《鸦片战争》中出演道光皇帝。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