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坐标·现实路径】预算公开:给政府打分的人

十多年来,蒋洪和其团队一直坚持推动预算公开。最初,他只是一个孤零零的呼吁者,甚至即使主动申请也无法得到大会发言的机会;现在,他已经有了许多同行者,在全国两会时被邀请做大会发言。尽管依然艰难,但他们已经决定把财政透明度项目再延长5年。

责任编辑:顾策 舒眉 肖华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庞航宇

通往理想生活的道路,就在每个公民的脚下。南方周末记录了一些探索者的故事,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坚持推动对一些关键领域进行改革。

十多年来,蒋洪和其团队一直坚持推动预算公开。最初,他只是一个孤零零的呼吁者,甚至即使主动申请也无法得到大会发言的机会;现在,他已经有了许多同行者,在全国两会时被邀请做大会发言。尽管依然艰难,但他们已经决定把财政透明度项目再延长5年。

孤独的反对票

上海财经大学的财政学博导蒋洪已年过花甲、白发满头。

从还被人称为“青年学者”时起,蒋洪就被一个问题困扰——“我的专业是财政理论和政策分析,政府的财政预算信息是研究必需的资料。但长期以来,我们能够查询到的财政信息不仅数字笼统,而且发布滞后,比如有的统计年鉴,两年后才能查到,这让我和同行都无法及时、深入地分析财政问题。”

1997年,47岁、正年富力强的蒋洪,当选为上海市人大代表。

在那之前,他一直以为,人大代表肩负审议政府预算报告的职能,触及的财政预算信息要比一般学者翔实得多。等上了会,发到手头的报告让他颇感失望,“这和社会上所能看到的,也差不多”。

“如果无法了解清楚钱从哪来去往哪里,人大代表很难判断钱花得对不对,可现实是仅提供一些简单的报表。&rdquo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谢小跳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