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文化为什么贫乏

责任编辑:蔡军剑

看到杨照先生的《谈文化,谁理你啊?》(2013年3月28日《南方周末》30版“自由谈”),让我回想起以前思考过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家都不太愿意参加班级聚会这样的大party


先谈一谈目前班级聚会存在的问题:形式化、流程化,通常的班级聚会流程都是集合—看老师吃饭—ktv,有明显的官派作风;功利主义色彩浓,班级聚会最大作用在于维持同学之间的情感联系或是说保持人脉资源的储备。当然,有些人在聚会上玩得嗨,其实去掉一半同学那些人照样嗨。


再来回答我开头那个问题:大家都不愿意去,当然是觉得聚会没意思。一大票人吃饭、唱歌,有啥意思啊!要是几个闺蜜或是“基友”在一起,一片蓝天、几杯奶茶,就是幸福、满足。其实什么都没干,就是一起聊天。


对比大家对于大聚会与小圈子的不同反应,我们可以看出:大家并不是没有聊天能力,而只是和不太熟的人聊不到一块。一般来说,几个人能成为好朋友,基本都有共同兴趣爱好,这样才走到一块。有相同的文化体验,这样见了面自然就有的聊,而和不太熟的人很少有共同的兴趣爱好。


对比美国丰富的文化生活,我想大家的文化生活也算是比较丰富的。有人爱看电影,有人痴迷于韩剧动漫,有人守着电脑看NBA、我是歌手,这些都可以证明大家的文化生活并不贫乏。但我们的文化生活和美国的文化生活之间有两个重要的区别:第一,对于大多数美国人来说,电影、体育已经完完全全的融入他们的生活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对于我们来说,电影、体育可能只是一时的爱好或是有时间就看看、玩玩;第二,我们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美国是全民性的狂热体育、电影。为什么我们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


第一,贫富差距使得大家在文化需求上有较大的不同。“高富帅”拿着单反满世界跑,“屌丝”窝在寝室打电脑,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第二,严峻的生存环境让大部分人不得不花大把的时间应付各种考试,以此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以便日后有一个好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我们的身体和大脑,因此在文化生活方面的体验就少了。当然,学习也算是文化生活,但是总不能见面和别人聊拉格朗日、指针、马克思吧!


第三,文化产业的落后。相对于美国强大的电影工业、娱乐产业以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NBA联盟,我们的文化产业似乎才刚刚起步。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成熟的发展模式,因此形成不了一种全民性的、持久的文化项目。足球就不用说了,篮球还好点,电影票价真心不便宜,娱乐节目一阵一阵的火,交响乐、歌舞剧什么的更是离我们很远很远。


第四,文化“贵族”的存在。文化“贵族”一般都有文化洁癖,这样才显得自己有品位有“贵族”范。一般这种人都会觉得网络文学都是垃圾,韩寒、李承鹏什么的都是跳梁小丑,娱乐节目俗不可耐,商业电影都是圈钱的。总之一句话,就是对于大众文化持有偏见,排斥大众文化,脱离大众。当然,身边这样的同学好像还是比较少的。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