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度

不吃嗟来之食,不可不劳而获,留存在中国民间久远朴素口口相传的道理,现今都弱似烟缕,最后可能仅存下了“不偷不抢”,这或者成了我们还可以持守的最后尺度?有人告诉我:自己过去总是愤愤不平,现在明白了,不要去争取那些争取不到的东西。我说,你可以选择不做,但是有人去努力了,也许后面就会有改变。

责任编辑:朱又可 实习生 周鑫 付必全

他们给我讲了一次有趣的课上场景:

一老师:这次作业要求不少于2000字。

众学生求饶:老师,老师,就800吧800吧。

老师:那1500,不能再少。

众学生欢腾:成交。

这里有欢乐的成分,在沉闷无聊里穿插一点欢乐。但是,只抽出这么一段来听,实在很像菜市场和交易所。类似的场面我的课上也有过,一阵讨价还价,他们想获得多一点的自由空间,或者说他们盼老师把一切作业考试统统都免了最好。

我们擅长灵活,不过于坚持,灵活太多了以后,执意的坚持就被众多人侧目,被认为反常。

大学生村官任建宇因转发微博被劳教。关押期间,第一次见到老父亲,他哭着说的是:“爸爸,这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我不偷不抢,最多二十年就会平反。”这个年轻人连续接受了16年的教育,他的生命已经几乎被“学习”占去了四分之一,在无辜和恐惧下他能信守的最后底线是“不偷不抢”。据说15个月的劳教,已经让这个正常青年“既充满希望,又惊魂未定,将信将疑(南方周末2012年10月18日《重庆“不正常”青年》)。

有学生看了这期报纸,调侃另一个学生说:看见没,别手贱,乱转微博,你转得爽了,爽进去了吧,最后。

最后,大家都挺正常,自我感觉正享受着自由,正常的活着最后难免不都活出了精明剔透,所谓的“难得糊涂”。可能正是我们大家一起,不断把身边偶然冒出来的正常青年看成不正常青年。大家都在自我暗示:适应现实吧,反正你扛不过它。大家都不轻易去坚持什么,谁一直坚持,必然滑向“不正常”。

不吃嗟来之食,不可不劳而获,留存在中国民间久远朴素口口相传的道理,现今都弱似烟缕,最后可能仅存下了“不偷不抢”,这或者成了我们还可以持守的最后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