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充分市场化”与“有限全球化”

涉及国内金融改革的内容,要“充分市场化”,而且越快越好。涉及像汇率、资本账户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等涉外金融问题,要“有限全球化”。即在中国资本账户未彻底开放前的过渡期内,要讲有限全球化。

责任编辑:舒眉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张明萌

金融政策牵一发而动全身,关注度极高。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金融政策更有特殊性,它既负有金融改革的重任,又常常含有经济调控之意。过去多年,中国的金融体系和机制得以逐渐确立和不断完善,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支持。中国金融本身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建立了多元的金融机构体系,多层次市场正在形成,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不断加强,监管方式也在进步之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历经多年改革之后,中国金融体系经受住了本轮国际金融海啸的冲击。

但是也应该看到,金融改革还有很多未完成的任务。2013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政社分开等“四个分开”,反映他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决心。而李克强总理也指出,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新的周期中,在与经济密切相连的金融市场上,如何通过市场化的改革释放出更大的制度红利?改革中有哪些蕴含风险之处?南方周末金融版特编辑刊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名誉所长夏斌、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的近期思考,以为警世之音。

夏斌 (张赫 东方IC/图)

国内金融改革,要“充分市场化”;涉及汇率、资本账户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等涉外问题,要“有限全球化”。

金融改革内容千头万绪,但先要确立大方向、大原则,要有基本秩序。

作为大原则、大方向,涉及国内金融改革的内容,要“充分市场化”,而且越快越好。涉及像汇率、资本账户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等涉外金融问题,要“有限全球化”。即在中国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之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