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切:把我比做鲁迅?我同意 库切在中国的惟一访问

库切所有的作品都与“人能否逃避历史”和“无可逃避的孤独”有关。2003年,库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在人类反对野蛮愚昧的历史中,库切通过写作表达了对脆弱个人斗争经验的坚定支持。”

责任编辑:李宏宇 袁蕾 朱晓佳 实习生 付必全 阎彬

库切沉默寡言,在北京15分钟的演讲中,他直言诺贝尔奖“理想主义”评选标准的局限性;但在朋友家的闲谈中,他真正好奇的,是普通中国人的生活:父辈有没有参加过“文革”?中国的性别比例如何? (南方周末记者 王寅/图)

库切所有的作品都与“人能否逃避历史”和“无可逃避的孤独”有关。在他的代表作《耻》中,这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小说中因风流韵事而东窗事发的教授卢里拒不悔过,他无法忍受那种“当众认罪,自我批评”的氛围,宁愿回到乡下。

2003年,库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在人类反对野蛮愚昧的历史中,库切通过写作表达了对脆弱个人斗争经验的坚定支持。”

库切不接受媒体采访是出了名的,在库切启程来华之前,南方周末记者收到了库切的书面回答,这是库切此次中国之行接受的惟一采访。

这是一份“别开生面”的答记者问,十八个问题中,有六个问题没有回答,不回答的问题包括:“对你最激烈的批评来自你的祖国的读者和批评家,在你写作和发表前,是否有过犹豫和担心”,以及“开普敦社交界的女主人们都说:若是请库切出席晚宴,他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黑洞,可以把整个房间的生气都给吞下去。真的是这样,还是谣言”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谢小跳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