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的两点历史经验

从宋代的市镇发展史以及佛山的城市治理史中,我们发现宋后的“市镇化”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其一,城市化的动力来自经济的拓展,而不是权力的命令。其二,城市化的进展跟市镇自治的发育是同步的。

责任编辑:戴志勇 实习生 陈建宇

(向春/图)

从宋代的市镇发展史以及佛山的城市治理史中,我们发现宋后的“市镇化”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其一,城市化的动力来自经济的拓展,而不是权力的命令。其二,城市化的进展跟市镇自治的发育是同步的。

如果我们要列出一些考察一个社会是否完成近代化、进入现代社会的指标,我想,其中有个指标是不可遗漏的,那就是“城市化”。这是一个从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商业、服务业为经济主体的现代城市社会的历史过程。可以说,城市化乃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套用今日学界与官方的说法,即所谓“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

城:政治驱动

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出现了工商业繁荣的城市,如临淄、邯郸、郢都、郑城等等,都是“富冠海内”的天下名都。当然其时还是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农耕时代,城市只是镶嵌在广漠的乡村网络上的商业节点与政治中心而已,虽有城市,但远远谈不上“城市化”。应该说,中国最早的城市化发生在宋代,其标志包括:城市经济非常发达,大量的商业市镇星罗棋布,城市人口达到20%以上,商业税比重首次超过了农业税。许多学者认为宋代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并非全无根据。

回顾宋代以降的城市化历程,我们将会发现中国有两种城市化的传统:第一种是政治力量驱动的城市化,可谓由“城”而形成“城市”,城,即国家构建的政治中心;第二种是经济力量带动的城市化,可谓由“市”而形成“城市”,市,即民间自发形成的区域经济中心。后一种城市化,跟今日人们常说的“城镇化”相当接近。

宋代之前,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是由“城”而来。国家出于军事和政治的需要,在首都筑造都城,作为一国之政治中心;在各地的要塞筑造县城,作为区域的政治中心。再运用行政系统的动员力量吸纳物资与人口,最后形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