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造船民企的生死困局2000亿授信付不起1亿欠薪

在产能过剩、国外造船订单萎缩与国内银行大幅减少信贷的多重夹击下,“第一造船民企”——熔盛重工岌岌可危。在危机中挣扎的不止熔盛重工,第一造船民企的遭遇折射出第一造船大国的境况,在江苏、浙江、大连等造船工业基地,数以千计的中小船厂纷纷倒闭,甚至一些大型船厂也徘徊在破产边缘。

责任编辑:舒眉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张玉洁 王双红

资金链紧绷,订单锐减,经济增速下降,中国最大造船民企熔盛重工,如今风雨飘摇。 (CFP/图)

手握大量现金的时候,熔盛重工未能未雨绸缪,现在则被资金链问题逼进了死角,成为各色虎视眈眈的资本紧盯的对象。

“我终于被优化了。”酷暑中,装焊工赵师傅一边关掉焊枪一边说道,一串电火花戛然而止。接着他从一艘在建巨型货轮的脚手架一跃而下。

这是赵师傅在民营造船巨头、香港上市公司熔盛重工公司的最后工作。“优化”是熔盛重工对调整员工结构及人力重组的美其名曰的叫法。但在赵师傅看来,这是变相裁员。在过去2年里,熔盛员工数已从高峰时期的四万多名锐减至8000名。

熔盛所谓“优化”之举还引发了一场堵门讨薪事件。2013年7月初,数千名劳务工人堵住熔盛重工南通造船总部门口,要求发放拖欠三个月的工资。该事件是熔盛重工成立8年来遭受的最大冲击。

这起事件再次暴露熔盛重工资金捉襟见肘的窘迫。在产能过剩、国外造船订单萎缩与国内银行大幅减少信贷的多重夹击下,“第一造船民企”——熔盛重工岌岌可危。

在危机中挣扎的不止熔盛重工,第一造船民企的遭遇折射出第一造船大国的境况,在江苏、浙江、大连等造船工业基地,数以千计的中小船厂纷纷倒闭,甚至一些大型船厂也徘徊在破产边缘。

危险的欠薪

员工讨薪如同银行挤兑。

“去年下半年至今年首季,是熔盛经营最困难的日子。”熔盛重工董事局主席兼执行总裁陈强在2013年5月的股东会上公开表示。

可经营最困难的寒冬迟迟未能过去,眼下的情况似乎更糟糕了。赵师傅对南方周末记者介绍:“去年10月至12月这三个月的工资,直到春节前才发放;今年4月份以后又拖欠了三个月工资。”熔盛南通造船总部年初有一万多员工,公司拖欠的工资很可能上亿元。

“以往熔盛财大气粗,1亿元工资算不上什么大事,一年半前熔盛还有高达159亿元营收,总资产超过500亿,对那时的熔盛来说,1亿元仅是九牛一毛。”熔盛重工一位前财务员工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但现在,1亿元欠薪竟然差点成了压垮熔盛的最后一根稻草。”据其透露,除了1亿元欠薪外,熔盛还拖欠不少供应商账款,此前已有供应商威胁要取走机器设备。

在熔盛工人中,熔盛直接签约的员工仅6000人左右,外包劳务工人占绝大多数。熔盛的造船合同是层层分包给来自全国各地的劳务公司和施工队,再由这些劳务公司聘用外包工人造船。

这种外包用工模式帮助熔盛极大节约了人工成本。据介绍,在一艘货轮的成本中,钢材、机电设备、人工支出各占1/3。中国外包工人工成本仅为日韩等国造船工人的1/6。这让熔盛与日韩对手争夺国际订单时,具有强大的价格竞争力。

但此用工模式也存在诸多隐忧。比如劳动力流动频繁,外包工对企业忠诚度不高;造船质量没有保证;甚至有劳务公司资质不全,还发生过包工头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Ashley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