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保险制度热的冷思考

在中国当前讨论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人们常常提到应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作为配套措施,甚至以此为撬动中国金融改革的战略支点。这确实能起到一些积极的效果,但这种国家隐性担保如果显性化,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应该综合权衡。

责任编辑:舒眉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张玉洁 王双红

有望出台实施的存款保险制度意味着居民在银行的储蓄将受到专门存款保险机构的保障。图为一路人从银行、保险、金融机构林立的陆家嘴走过。 (CFP/图)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并非保护小储户的唯一办法,反而可能强化银行的特权。这种国家隐性担保如果显性化,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应该综合权衡。

在中国当前讨论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人们常常提到应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作为配套措施,甚至以此为撬动中国金融改革的战略支点。这确实能起到一些积极的效果,包括支持地方性银行进而为地方性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减轻银行破产对社会的冲击、防止挤兑蔓延等。

但是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也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当前很多论述过分夸大了它的作用,而很少注意到其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因此,在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之前,在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呼声之中,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存款保险制度的认识误区进行澄清,对存款保险制度的不利影响给予分析。

隐性担保显性化的风险

存款保险制度可能会刺激银行更愿意“赌博”,让储户过度关心利息而忽略安全,让监管成为多头管理的“三不管”地带。

为什么需要在中国推行存款保险制度?目前最流行的说法是,现在的银行有国家隐性担保,这样会产生道德风险,所以必须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这里的逻辑令人难以理解:隐性担保有道德风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Ashley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