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意大利人的阿富汗青春 理科生作家乔尔达诺的战地故事

“战争是一剂毒品,它会让人上瘾。”带上“上瘾”的想象,2010年12月,28岁的意大利粒子物理学博士保罗·乔尔达诺随意大利军队去了阿富汗,在那里待了十天。从阿富汗归来,乔尔达诺用了一年时间,把自己的体验套进虚构的角色里,写成小说《人体》。但《人体》并非一部战地小说,脱下战争的外衣,核心其实是“致青春”。

责任编辑:袁蕾 实习生 张宇欣 肖妍琳 葛佳男 龙健

乔尔达诺在《人体》中描写了一系列破裂的男女关系: 母子、 姐弟、 情人。他用一对姐弟的照片作为自己的书封。照片中的男孩是个士兵, 姐姐试图搂着他, 感到他体内 “有一种不可言说的危险”。 (受访者供图/图)

意大利粒子物理学博士保罗·乔尔达诺是写小说出名的,他的第一部小说叫《质数的孤独》,曾获得了意大利最高文学奖斯特雷加奖,在欧洲销量超过500万册,小说还被改编成同名电影。

2008年,《质数的孤独》出版的那一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拆弹部队》对伊拉克战争的含蓄批判,催生了乔尔达诺“到阿富汗去”的强烈愿望。

“战争是一剂毒品,它会让人上瘾。”

带上“上瘾”的想象,2010年12月,28岁的乔尔达诺随意大利军队去了阿富汗,在那里待了十天。那时美国人发动的阿富汗战争已经绵延九年。官方的说法,称之为“和平任务”。

“把战争叫做‘和平任务’其实是一种伪善。这就是一场真正的战争,每天都有人被杀,也有人在杀人。”乔尔达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从阿富汗归来,乔尔达诺用了一年时间,把自己的体验套进虚构的角色里,写成小说《人体》。但《人体》并非一部战地小说,脱下战争的外衣,核心其实是“致青春”。

《质数的孤独》意大利封面和《人体》的封面来自同一个荷兰女摄影师的自拍。乔尔达诺从网上无意中看到了她的网站,发现了她的自拍像,《质数的孤独》之后,这个女孩成了意大利的“封面之星”。

《人体》要做封面的时候,乔尔达诺又逛到了她的网站,发现她为弟弟拍摄的一组照片,她弟弟是一个士兵。而《人体》的主人公也巧好是一对姐弟。乔尔达诺对这种恰好深深打动,摄影师没有读过《人体》,也毫无概念,她发来的照片中,她试图搂着她的弟弟,乔尔达诺再次被打动:“我能感受到她弟弟身体内部有一种不可言说的危险。我不知道他是否在阿富汗服役,不过他是一个真正的士兵,这张照片背后有一些真实的东西存在。”

2012年10月,《人体》意大利版出版,首印达35万册,畅销意大利。2013年8月,《人体》中文版出版,乔尔达诺带着中文版来到中国,参加了上海书展。 

理科生乔尔达诺认为讲故事的第一要义是 “找个不寻常的视角&rdq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