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灵:民营银行从互联网金融嫁接重组更有希望

吴晓灵给民营资本的“银行”冲动泼了一瓢冷水,她提醒“办银行是很难的”。2004年,作为央行副行长,吴晓灵亲自处理了德隆系坍塌引发的一系列金融风险,访谈中,她以过往的事实说明,民营资本曾获得数次机会,但并未出现很好的经营结果。

责任编辑:顾策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原央行副行长吴晓灵。 (CFP/图)

我还在央行工作时,有一次央行开座谈会,在场的有经济学家,也有想投资的民营企业。问谁敢签订承诺,投资民营银行之后,不从这家银行贷款?最后在座的只有一家企业敢承诺。

历次给了民营资本机会后,并没有出现很好的经营结果。哪个企业想利用设立银行和办金融机构为自己搭建融资平台,注定会失败。

1980年代,城市信用社向民营资本敞开了大门;三十年后,是否允许设立民营银行成为热议的话题。

2013年6月19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首次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探索设立民间资本发起的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

7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再次明确了上述提法。从此各地民间资本申办民营银行渐成燎原之势。

2013年9月16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原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应孙冶方基金会之邀,在贵州进行了一场题为《试析民营银行的发展前景》的讲座,并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的独家专访。

吴晓灵给民营资本的“银行”冲动泼了一瓢冷水,她提醒“办银行是很难的”。2004年,作为央行副行长,吴晓灵亲自处理了德隆系坍塌引发的一系列金融风险,访谈中,她以过往的事实说明,民营资本曾获得数次机会,但并未出现很好的经营结果。

办银行是很难的

南方周末:最近不少地方、不少企业传出申请民营银行牌照的消息,各路资本竞相争办民营银行,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吴晓灵:这是可以理解的。首先,企业最朴实的目的就是为了融资方便。计划经济时期,银行是垄断的,服务对象是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对于改革开放以后产生的民营企业,贷款供给不足。很多人在想能不能办民营银行,为民营经济服务。

中小企业融资比较难,既然大银行不给我们好好服务,我们是不是办一个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科技、教育要发展,过去国家的扶持不够多,是不是可以办科技银行、教育银行,为科技和教育融资?

南方周末:民营银行的兴办能够真正满足这些融资需求吗?

吴晓灵:这么多的呼吁都不太能够实现,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银行有特定的规律,不是说哪个领域缺钱,哪个领域就要办一家银行。

银行吸收公众存款来放款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Ashley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