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屿手记】月下青春

我记得我第一次在台湾过中秋,是在三年前的台中。那一年,也是我自抵达台湾以后,第一次深刻感到自己是个异乡人。在福星路上提着便当看别的同学三五成群地烤肉,令我猛然觉得,自己忽然不知道中秋节是怎么过的。

责任编辑:朱又可 实习生 龙健 王煦

今年(2013)是台湾开放陆生制度的第三年,也是我在台湾政治大学首次迎来新一届学弟妹的一年。和往年相比,赴台人数更多,地域、学校也更为多元。在憩贤楼首次聚餐时,政大陆生联谊会包下了七桌宴席,超过了我们第一、第二届所有学生人数的总和,盛况空前。

由于开学三日后即是中秋假期,侨生组贴心地为大陆学生准备了台湾月饼及凤梨酥。但据新闻报道,赏月之日适逢台风来袭,许多老生都老练地去超商囤起食物,准备迎接阿宅的四日假期,不必为食物出门奔波。政治大学靠山,大陆学生大多住在山上新盖的自强十舍,楼下只有一间过节时一半摊位放假的食堂,及一爿有冰冻便当供应的小便利店。想要在风雨中吃一餐像样的饭,不是要下山到指南路校门,就是要穿过山腰的蒋公铜像到后山恒光桥后,来回都在四十分钟以上。也有同学提前计划,南下玩耍,以避开风雨及假日寂寥,去温暖的更南方看海吃冰。

在台湾,连假极少,例假日能否与周末相连,还要看天意安排。即便适逢例假日,也不会如我们七拼八凑也要将假日挪到一起放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Ashley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