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万人跨省工作转不走“养命钱”社保金为何成了“最牛钉子户”

只要你从A省到B省工作,甚至从A市调到B市工作,养老保险的续接都难以解决

如果你从A省到B省工作,甚至从A市调到B市工作,养老保险都很难续接。这包括几种情况:
第一,从事业单位到企业。如果能拿出调令和广州市户口,原有的工作年限就能“视同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但现在的企业大都实行聘任制,想得到这两个条件“难于上青天”。
第二,从企业到企业。你可以选择放弃或转移原来缴纳的养老保险——但只能退给你属于个人账户的8%,单位缴纳的20%没法退。
第三,从企业到事业单位。因为大部分事业单位还没有开始养老保险的改革,所以你只能把它放在原处。
第四,对于那些像潮水一样的农民工,他们无法转走自己的养老保险,所以在春节之前返回家乡时,退保的队伍会排成长龙。


 

养老保险金关乎社会和谐    CFP/图


带不走的“奶酪”
    付平不得不放弃10年工龄换来的社会保障——这是她从杭州到广州工作后,最让人烦恼的事情。此前,这位34岁的女士已和丈夫两地分居5年。“一直没迁到广州,很大原因是担心解决不了养老保险。”她说。
    在杭州,付平供职于一家事业单位。众所周知,中国的人事部门和劳动部门属于“两条线”,所以,由劳动部门推广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并未惠及到她头上。目前,她已受聘于广州一家企业。这意味着,她的养老保险账户要“从零开始”。
    付平可以如此破解难题——广东省社保局称:如果能拿出调令和广州市户口,原有的工作年限就能“视同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但现在的企业基本都是聘用制,有几个人能办调动?”她又被政策困住了。
    专家估计,需要“从零开始”的人保守说也有上千万。不仅仅是从事业单位调到企业——只要你从A省到B省工作,甚至从A市调到B市工作,养老保险的续接都难以解决。这已经开始阻碍大规模的人才流动,比如广东,它是中国流动人口最多的省份。2006年末,在广东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已达2600多万人,其中省外流入人口1600多万人,占全国跨省流动人口总量的三成以上。
    对试图把保险从武汉转到深圳的陈楠,武汉市社保局有关人员解释道:“只能退给你属于个人账户的8%,单位缴纳的20%没法退。”——中国职工的社会养老保险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单位缴纳的,称为社会统筹基金;另外则是从个人工资中扣除的,称为个人账户基金。问到原因,社保部门称:“全国都是如此,只有等出台相应政策解决问题。
    被这个政策影响的,还有无数农民工。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政协副主席何志尧,今年已经是连续3年提出“建立非公经济从业人员和农民工社保金全国异地可转账制度”的提案。“四川就有1800多万农民工,其中大约一半人在省外,但他们在当地购买社保的积极性都不是很高。”他说。而广东省的抽样调查显示,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率仅为36%。
    农民工——这个巨大的流动人口群体,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会在工作一段时间后,返回农村。但是在社保转移时,却只能得到个人缴纳的社保资金,同样属于他们账户的企业缴纳的资金,被留在了工作所在地。每年春节前,珠三角某些城市会出现千人排长龙退保的景象,数百名警察在此维持秩序。

巨款流向何方
    大量社保资金因此沉淀下来。对当地政府,这是一笔不小的“预算外收入”,但它是以牺牲公民合法财产以及正当权益来实现的,甚至可以说是以牺牲中国可持续发展赖以维系的社保体系为代价的。
    而目前的问题是,已建立起来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没有明确其产权归属——社保机构对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实行统一管理,社会统筹基金可以轻易挪用个人账户的资金。所以,如果你的养老保险没有转移,很可能被挪作他用。
    “这是对个人财产权的侵犯。”陈楠说。因为预见到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劳动保障部新闻发言人也曾表示:中国将调整养老保险制度模式,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而对你无法提取、企业所缴纳的那20%,很可能用于“还债”。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现在每年收缴的养老保险费——包括企业缴纳的和个人缴纳的,全部拿来用于支付当年的养老保险金还不够,国家财政每年还需要再往里贴补几百个亿。
    全国老龄委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统计:现在中国社保基金的空账已达8000亿元。从城镇的养老保险计划来看,现在已经达到了3个在职人养1个退休人的比例。随着老年化社会的不断迫近,这个缺口将继续扩大。“单位是为职工缴纳的保费,同样属于职工的个人财产。他们有权利将其转入新的工作地,为自己的新工作创造条件。”南京大学劳动人事与社会保障系主任周沛说。“如果能把这部分钱转走,移入地不用再从财政掏钱补贴那20%的部分,也就愿意接受被转移的账户了。”


“小水缸模式”的后遗症
    一个关键问题是:养老保险费为何转移?国内养老保险的统筹水平千差万别,资金各自独立,互不往来是根本原因。
    我国自1993年推出“社会统筹与个人账号相结合”的保障模式以来,已走上了社会保障私有化的道路。到2006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为1.87亿人,包括1.4亿职工和4600多万参保离退休人员。
    实践证明,以“统账结合”为代表的部分积累制具有其独特的自身优势,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长效机制。但是,由于中国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各地生活水平差异很大的国家,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很难一刀切。
    周沛教授戏称这是“小水缸”式的运作模式。“在大部分省份,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管理和运用都是以市甚至县为单位,”他说,“这是一个政策设定和制度安排方面的‘地方主义’的典型表现。”
    周沛举例说,比如广东的平均工资较高,缴费的数额比较大,而江西等内陆地区的工资低,保费缴纳得就少。贫困地区的参保人员转到广州后,如果直接承认转入者过去的参保年限,并按照广东的标准给其发放社保,广州的资金就会出现缺口。
    在此背景下,虽然现行社保政策允许外来工跨地区流动时可以转接社保关系,但各地都愿意把外来工的社保关系转走,却很少有人愿意接收转来的社保关系。
    “这不仅是对劳动者享有社会保障权的侵犯,也是另一种形式的社会不公。”周沛认为。


全国统筹尚无期限
    这个问题目前已经引起了中央高层的重视。中共十七大报告特别提出了“提高统筹层次,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2007年10月22日——十七大闭幕的次日,在劳动保障部的新闻发布会上,该部办公厅副主任尹成基说,将重点指导条件成熟的省份尽快实现省级统筹,并力争用两年时间在全国基本实现省级统筹。
    “而在没有实行全国统筹的前提下,可以实行‘工作地缴费,分段记录,退休地发放,全国结算’的思路。”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室研究员唐钧说。
    社保不能转移续接,说到底是因为劳动者原先工作地截留单位为其缴纳的社保资金,造成新工作地难以接纳其进入社保体系。武汉大学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邓大松也认为,“可以采取钱随人走的办法,即个人与单位替个人缴交的社保资金随参保人员一起转移,由转入地的地方社保管理机构根据当地标准,自行决定在本地区可抵算的保障水平和保障年限。”如此,将最终避开因全国各地社保缴费、发放水平不一给异地转移续接带来的障碍。
    目前,中国正在加快建设覆盖全国的劳动保障信息网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主任赵锡铭说,通过社保卡全国联网的一卡通用,将可以有效解决异地转移难的问题。
    这些信息让人怀着一种期待——社保卡如同身份证,记录着持卡人各个时期的信息,持卡可办理就医、求职登记、领取养老金、社会救助金等各项劳动保障事务,并可查询本人的养老、失业、医疗等情况。届时持卡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就近享受如异地养老、异地就医等社保服务。
    然而,至于实行全国统筹,唐钧对此态度审慎。“实现社保全国联网可能会很快,社保全国统筹尚须时日。”他说。
    现行的社会保险政策是按照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职工平均工资确定的。中国各区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保基金规模差距也很大,例如西北和中部的一些省份缺口很大,年年要向中央财政申请补助;而在广东,2006年,全省养老基金滚存结余1361亿元。富裕地区肯定不愿意把钱交由中央统筹管理。
    唐钧认为,阻碍建立全国社保支付体系的原因,还包括各地对此问题的认识。全国统筹在地方会遇到一定障碍是很自然的事。当然,问题也不仅仅是养老保险,工伤、失业、医疗、生育四项基本社会保险,包括住房公积金,目前跨省移动都是个问题。
    (文中付平为化名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