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和县长眼中的基层官场

耗时三年进行分析研究后,四川大学罗中枢团队勾勒出了县委书记和县长们眼中的中国基层官场。“在一些地方,‘潜规则’胜过法律法规,一些领导干部成了下属的‘老板’、‘老大’,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按家族生意来经营打理。”

责任编辑:李梁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大家都跳得这么快,咱也得赶紧挪啊。” (何籽/图)

“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导干部成了下属的‘老板’、‘老大’,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按家族生意来经营打理。”

现任县委书记和县长从副科级晋升到正县级,平均用时13年,其中从副县级晋升到正县级,平均用时6年。

2013年9月28日,四川大学教授罗中枢,催促他的团队成员加快“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课题的操作进度。“快3年了,今年必须结题。”

2010年夏秋两季,罗中枢领导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课题组”在四川、贵州、广西、重庆、上海等地召开了26次座谈会,先后同七十多位县委书记、县长和省、市、县委组织部部长进行了深度访谈。一份约50万字的一手访谈资料随即出炉。

访谈基础上,罗中枢团队又设计出一份调查问卷,希望从全国县级主要领导干部那里找到以下问题的答案:当前中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难点是什么,制约改革的瓶颈是什么,如何深化改革、重点突破等。

课题组成员、四川大学教授王卓介绍,此次调查的县级主官包括县委书记和县长、县级市的市委书记和市长、县级区的区委书记和区长。为方便表述,课题组将上述官员群体分别统称为“县委书记”和“县长”。

2011年1月至4月,课题组向全国县委书记和县长邮寄调查问卷5600份,最终收回来自28个省份的有效问卷446份,回收率为7.96%。其中县委书记235人,县长211人。

王卓说,“这么大面积对在职县委书记和县长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调查,在学界还是全国第一次。”耗时三年进行分析研究后,罗中枢团队勾勒出了县委书记和县长们眼中的中国基层官场。

县官判断与上级文件有差异

当前官场最突出的问题是干部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

“五湖四海选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和“扩大民主、群众公认”等原则很重要,但实际中很难操作。这是许多受访者的观点。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如何突破是课题重要内容。采访中,王卓一再提醒南方周末记者认真阅读2009年颁布实施的《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

根据纲要,2010年-2020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11个需要突破的重大问题,前四个分别是: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推行差额选拔干部制度;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力度。

可在调查中,大多数县委书记和县长认为,改革需要突破的第一个问题是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第二个是坚持和完善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制度,第三个是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的提名制度,第四个是健全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制度。

“在纲要中排第六位的‘坚持和完善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制度’,在问卷调查中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之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