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刊致读者——兼复高永宏、李涛

在读者的厚爱面前,我们常常诚惶诚恐,常常感觉到自己的不足。我们深知世上并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最要紧的是必须有力求进步的心愿。而我们所堪自信的,就是从来不敢懈怠了自己的上进心。

本文刊发于1998年11月20日《南方周末》

经常翻阅本报的读者,一定会留意到本期以及下期报纸发生的变化————若干旧版消失了,代之以若干新版,版式风格明显异于往常……这两期报纸,就是1999年《南方周末》的试刊。

试刊是对明年本报将要做什么的预演,试刊又是对今年本报所有实验的总结。选择11月份试刊,就是为了给报纸留下改进的足够时间与空间。我们热切期待着来自读者的意见。

承读者不弃,编辑部每天都接到大量来信,由此也结识了许多素未谋面的朋友。高永宏、李涛就是他们中间的两个。

在湖北广水县太平乡高店村,高考落榜回乡种田的高永宏,一次偶然在村边的京广线上捡到一张从列车上飘落的《南方周末》,从此和本报结缘。因为掏不起钱订报,他只能在铁路上捡报纸读。在捡报读报一年后的今天,高永宏给编辑部写来一封信,感谢《南方周末》使他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使他感到“从未有过的充实”。他只有一个小小的请求,给他寄一份完整的《南方周末》,用以珍藏。

同样是农民儿子的李涛,正在四川南溪县南一中读高三。他记不清第一次买《南方周末》的时间,却清楚地记得那一期报纸的头条是《朝阳市市长:无罪》。从此李涛没有间断过买报。放寒假了,李涛的父亲见儿子把20多份报纸带回家,急了眼地对儿子吼道:“崽啊,这是钱啊。三十多块钱,够你一个月的生活费了……”但是,在花费数天看完报纸后,老人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娃,这东西有看头,教人做人的道理,不是乱七八糟的。只是你不要为了买报纸,吃饭太俭省了。”于是,李涛每个月的生活费里,多了父亲另外给他买《南方周末》的几块钱。

复述完他们的故事,其实已经不需要再说什么。在读者的厚爱面前,我们常常诚惶诚恐,常常感觉到自己的不足。我们深知世上并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最要紧的是必须有力求进步的心愿。而我们所堪自信的,就是从来不敢懈怠了自己的上进心。

高永宏,编辑部满足你“小小的请求”,已经给你寄去了报纸,并为你赠订1999年的《南方周末》。京广线把我们连在一起,我们的情谊也将像京广线一样向前延伸。

李涛,请转告你的父亲,让老人放心,他给儿子挤出来的读报钱,一定有所值。

附言:“主编信箱”是《南方周末》和读者交流的小小窗口。本报致力于做读者的好朋友,希望我们的意见不会无补于读者,相信读者的意见一定有裨益于我们。

网络编辑:张雪彦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