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倒黄白】从英语考试看语文教育

现在大家都说学生语文水平差。其实,精选的语文课本还是会注意到土话、外语(译文)和古文这三方面的营养需求。真正的问题,大概还是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环境太贫乏:既没有民间方言里的生动说法;又缺少好的译文;古典著作更是人见人怕,尽管书店里多的是谬误万出的《红楼》心灵鸡汤和《三国》商战秘诀。

责任编辑:蔡军剑 实习生 张雨

向世界宣扬民族文化,第一障碍还不是英语,而是语文

2013年12月的英语四、六级考试,汉译英部分大刮“中国风”。中秋节、中国园林、丝绸之路和四大发明等纷纷上场,让很多考生大叫“吃不消”。若干年后回溯时,如果发现这是个标志性事件,那么标志的大概是学英语的目的从了解外国文化和科技转变为向世界宣扬民族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从很多考生的“吐槽”来看,抵达这样一个目的,必须克服的第一障碍还不是英语,而是语文。

比如,关于“中秋节”的翻译题,“这天夜晚皓月当空”,不少考生说:见到“皓月当空”这类文言词汇,他们直接放弃了。迟至20世纪初期,英语才大量进入中国,这时白话已经流行。不像佛经西来,尚在文言时代,都是用文言翻译的。英文著作,基本都是白话翻译。我们现在将文言译为英文,要分两步走。第一步将文言改为白话;第二步再从白话译为相应英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