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漫长谈判破裂 达能恒天然对簿公堂 没有赢家的官司

巴黎当地时间2014年1月8日,达能集团突然宣布,已结束与恒天然所有合作关系,并在新西兰高等法院启动诉讼以及在新加坡启动仲裁程序,要求恒天然赔偿其在“肉毒杆菌乌龙事件”中的损失。对达能、恒天然来说,启动法律程序并非最佳解决方案,未来的连锁反应将给这两家跨国食品、乳业巨头带来深远影响。

责任编辑:曹海东 助理编辑 袁端端

达能、恒天然通过法律途径,或许能决出赢家,但长远来看,二者都非赢家。 (何籽/图)

对于达能、恒天然来说,启动法律程序并不是最佳解决方案,未来的连锁反应将给这两家跨国食品、乳业巨头带来深远影响。

新年乳业第一诉

在新西兰当了24年的奶农,威利·莱菲林克(Willy Leferink)一直对自己的生活非常满意。五年前,他的车库里就已经有一艘游艇和一辆奔驰汽车了,现在同时拥有五家牧场和几千头奶牛。但新年才刚刚开始,他的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了。

“对任何企业来说,就怕遇到‘惊喜’(surprise),而食品安全引起的恐慌则是最避之不及的一种。”威利不仅是恒天然公司10500名奶农中的一员,也是新西兰奶农联合会的主席。他所说的“惊喜”,指的是达能对恒天然发起的诉讼。“我们从没想过这件事会闹上法庭。”

巴黎当地时间2014年1月8日,跨国食品企业达能集团突然宣布,已经结束与新西兰乳业巨头恒天然所有合作关系,并在新西兰高等法院启动诉讼以及在新加坡启动仲裁程序,要求恒天然赔偿其在“肉毒杆菌乌龙事件”中的损失。据新西兰林肯大学农业管理系教授基思·伍德福德(Keith Woodford)推算,如果达能赢得诉讼,包括威利在内的所有恒天然持股人将每人损失三万五千美元。

时间拉回至2013年8月2日,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宣布,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旗下工厂生产的约28吨浓缩乳清蛋白粉被检测出含有肉毒杆菌毒素,这些乳清蛋白粉作为原料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饮料等产品,最终导致亚洲各地召回了数十万罐婴幼儿配方奶粉,八家企业受牵连。26天后,检测结果证实在恒天然生产的原料中不含肉毒杆菌(具体参见南方周末2013年8月15日《起底恒天然》、2013年9月6日《奶霸摆乌龙,苦主难索赔》)。

由于婴儿奶粉原料严重依赖恒天然,达能成为了“乌龙事件”受影响最重的一家。在这之前,凭借多美滋、可瑞康和诺优能等品牌的优异表现,达能在快速增长且利润丰厚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之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