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言者】中国婴幼儿奶粉不得不说的事 一年十余策能否换来脱胎换骨?

如果以困窘程度和波折程度来评选中国行业的话,婴幼儿乳粉业是最不可少的入榜者,在刚过去的2013年,更是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密集政策。包括发改委、工信部、国家食药总局、质检总局等部委都在高频次地向乳业施政,一年之内整整十余策。

责任编辑:何海宁 朱红军 助理编辑 袁端端 实习生 彭扬刚 唐悦

从左到右,从上到右,依次是韩军花、钟凯、张亮、刘鹏、赵鹏、朱毅、雷永军和宋亮。 (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韩军花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三部副主任

钟 凯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副研究员

张 亮 圣元国际集团董事长

刘 鹏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赵 鹏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朱 毅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雷永军普天盛道企业策划机构董事长

宋 亮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高级研究员

最严的标准,最好的质量,是否可信?最密集的政策,是否有效?最贵的价格,是否会崩盘?

如果以困窘程度和波折程度来评选中国行业的话,婴幼儿乳粉业是最不可少的入榜者,在刚过去的2013年,更是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密集政策。包括发改委、工信部、国家食药总局、质检总局等部委都在高频次地向乳业施政,一年之内整整十余策。

这些政策被通俗地归纳为,“像药品一样监管婴幼儿奶粉”,“全程可追溯”;“组建奶粉国家队”;“自建自控奶源”;“将中国市场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总数整合到50家左右”等等。

“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是否能换来孩子“舌尖上的安全”?

2014年3月,在南方周末发起的第三期健言沙龙上,官、产、学、媒的五十余位业内人士参与“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安全与政策”讨论,来自圣元、三元、多美滋、雅培、富仕兰等多家婴幼儿乳粉企业亦列席。政府关心政策能否上行下效,企业关心政策是否阻碍市场,学者关心政策的迁移性和合法性,本文摘选部分讨论内容,以飨读者。

这是婴幼儿乳粉最安全时期吗

南方周末:从2013年开始,政府和协会都在试图强调,现在是中国婴幼儿奶粉最安全的时期,你认可吗?

钟凯:我个人完全赞同,虽然消费者不一定同意。我举自己的例子,我孩子从3岁左右开始,喝奶品牌不再挑剔,有什么就喝什么。2009年刚出生时吃的是某进口品牌,安全其实不是首要考虑,便宜是主要原因。

韩军花:现在的奶粉质量肯定是空前好,如果在这样的高压下还做不好不太可能。国外和国内的企业以及牧场,我都参观过,从条件来说,我们大的企业已经做到了和国外差不多的控制和水平,包括牧场,甚至奶牛挤奶环节,以及后来加工的环节,整个生产线,我本人是真没看出太多区别的。因为国内大企业使用的设备也都是从国外购买进来的。

张亮:中国和国外正规厂家生产的婴儿奶粉在品质上没有区别,只是因为目标市场不同,配方上会略有差异,主要是微量元素的配比上。

宋亮:同意。目前管控机制越来越严格,像过去人为添加的食品安全事件会越来越少,而今后面临的主要是因为环境变化带来的未知问题。比如早年的性早熟问题,就不是奶粉的质量问题,而是环境问题,迁移累积的问题。北京的雾霾里面含有很多有毒物质,那对北京牛奶会不会造成影响?汽车尾气里含有大量汞,牛奶汞超标是不是也可能受其影响?

南方周末:与质量最安全配套的说法是,国内的婴幼儿奶粉标准也是空前最严格的,是这样吗?

韩军花:我在很多场合说过,中国标准真的是全球最严了,甚至听到行业、企业、监管部门反映,现在的标准不是不严,是太严了。我想进一步强调的是,完全不要质疑我们的标准被企业绑架,低于国际了或者什么。个别标准的差异,也不用担心,中国的标准更加适合中国人的体质,这是出于国情考虑的。比如中国80%的孕妇贫血,但国外不是,所以对应的元素标准不同。

张亮:这理解起来很简单,中国对于婴幼儿奶粉有着特殊的情况,特殊的社会、人文环境,特殊的关切心心理,所以中国的标准总是在国际通行标准上有选择地增加,很多东西只会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