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产业下乡“务农” “农村治污,挣的都是国家补贴”

农村环境治理每个领域都有企业尝试商业化,但大多失败了。至今只有农村污水处理的商业化程度最高,且只在最近一两年才热起来。蛋糕大而美,但要分食则不易。资金链不成熟是限制农村污染商业化治理的关键因素。

责任编辑:何海宁 助理编辑 袁端端 实习生 唐悦 安焱家

在大城市,环保产业在如污水治理等行业,已近饱和;而在乡村却刚刚开始。 (何籽/图)

农村环境治理每个领域都有企业尝试商业化,但大多失败了。至今只有农村污水处理的商业化程度最高,且只在最近一两年才热起来。

“农村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阶段。工程承包建设是挣钱的,市场由此形成了。但后期运行成本从哪里来?这是个头疼的问题。农村不可能向农民收费。”

蛋糕大而美,但要分食则不易。资金链不成熟是限制农村污染商业化治理的关键因素。

“环境治理只有基于市场,才可持续,否则环境问题解决不了。尤其农村污染商业化治理模式有待探索、创新。”桑德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桑德公司)董事长文一波说。

近年来,农村环境治理备受重视,尤其是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上强烈呼吁,将我国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重心向农村转移。

环保部、国土资源部都已描绘了诱人的市场蛋糕。仅就耕地修复而言,国土资源部于2013年底称,全国有5000万亩耕地中重度污染,国家每年将拿出几百亿元,启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地下水严重超采综合治理。

蛋糕大而美,但要分食则不易。南方周末记者调查发现,资金链不稳定是限制农村污染商业化治理的关键因素。这也是文一波感慨的主要原因。

大多数失败的“务农者”

农村环境污染主要有:农药、化肥的施用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还有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畜禽粪便、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秸秆焚烧后也会产生大气污染。

南方周末记者调查发现,过去多年,以上每个领域都有企业尝试商业化治理模式,但大多失败了。至今只有农村污水处理的商业化程度最高,且只在最近一两年才热起来。

2013年以来,国家相关部委频频出手,提供经费支持、颁布法规条例。大型环保公司也开始“务农”。最近,上市公司“国中水务”就与山东省200个示范镇的供排水建设项目达成战略合作意向。

桑德公司是最早进军农村污水治理的企业之一。从2010年到现在,已在十余省份的一百多个乡镇开展了农村污水治理业务。

“85%以上的大中城市,以及90%的县城都有了污水处理厂。但占一半以上人口的农村一直被忽略。农村污染总量比城市多得多。”文一波说。

李克强在2014年全国两会上称,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约80亿吨。

但在2010年以前,全国仅有5%的乡镇建了污水处理厂。文一波透露,这些污水处理厂运行得很不好,“管网建设难,收费体系建设、污水处理技术、运行管理等问题都没办法解决”。

桑德公司看中了乡镇未来的污水处理市场。

从2010年到2013年,桑德公司在全国农村建了120多个污水处理项目,2014年计划翻一番,达到240多个污水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