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玩】“复制”古越国

绍兴,古称会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早在公元前490年,越王勾践即在绍兴建越国都城,至今已两千五百余年。从小耳濡目染的孙海芳,对古越文化有着一种不同一般的感情,很早便对集邮和书画有着浓厚的兴趣。198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孙海芳见到了制作精美的越窑青瓷,这给他的思想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在感叹越国先民的超凡智慧之余,开始了他的收藏事业。孙海芳说,他的收藏定位,就是要收藏能够体现绍兴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当时最高艺术成就的古代艺术珍品。

从人民警察到民营企业家,引领藏家孙海芳前行的是两千多年的古越文化之光。

绍兴越国文化博物馆 (受访者提供/图)

绍兴,古称会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早在公元前490年,越王勾践即在绍兴建越国都城,至今已两千五百余年。从小耳濡目染的孙海芳,对古越文化有着一种不同一般的感情,很早便对集邮和书画有着浓厚的兴趣。198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孙海芳见到了制作精美的越窑青瓷,这给他的思想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在感叹越国先民的超凡智慧之余,开始了他的收藏事业。孙海芳说,他的收藏定位,就是要收藏能够体现绍兴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当时最高艺术成就的古代艺术珍品。

随着收藏事业的不断发展,孙海芳越发感觉仅靠每月的工资和家人的帮助根本不足以支撑日益庞大的收藏开支,于是,他于1994年毅然辞去公职,下海经商。经过一番打拼,孙海芳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

有了资金的支持,孙海芳成功地收藏了一件又一件艺术珍品。如今,孙海芳的个人藏品已有六千多件,包括有越窑青瓷、青铜器、会稽铜镜、金银器及玉石等,其中级别达到国家一级文物的藏品就有三百多件。

经过五年的积极筹备,孙海芳的绍兴越国文化博物馆于2007年10月23日正式开业。博物馆主体展示面积达3800平方米,分为越窑青瓷、会稽铜镜、古越兵器、金银玉石四大系列,分别展示了从西周到南宋各个时期的越窑青瓷和会稽精品,春秋战国时期的古越国兵器以及春秋战国到唐代的金银器及玉石等千余件藏品。

 

东汉“周仲”神人车马画像镜 (受访者提供/图)

越王戈和兵马俑

走进越国文化博物馆,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2500多年前。数千件藏品分门别类地陈列在橱窗中,诉说着无声的历史故事。

在孙海芳的众多藏品中,不乏精品、珍品,其中春秋越王允常戈和唐越窑青瓷俑(一套28件),更可谓是国宝级藏品,也是孙海芳最喜爱的藏品之一。

1993年,孙海芳得知有个朋友将两件好东西转手卖给了一位广东人,于是便赶忙赶到这位买家入住的酒店,在大堂里足足等了两个小时,直到那人出现。孙海芳说,“当时我见到买家后便要求看那两件东西,他开始并不愿意,在我再三要求下,他带我进了房间,拿出两件东西给我看。一件是春秋晚期越国开国国君允常(勾践之父)之戈,工艺精湛,保存完好,戈上刻有十二字铭文,记载了越国先称王,然后辅助徐国称王而做了这件兵器,具有极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另一件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青铜神兽小鼎,只有拳头般大小,非常精美。于是孙海芳便要求对方把这两件东西留下,“开始他有所顾虑,在我再三要求并答应替他保密的情况下,最终以96万元的价格购得这两件宝物。1996年的时候,浙江省考古研究所的曹所长找到我,仔细看了这件越王戈后告诉我说,‘越王允常之戈,目前世上仅存两件,还有一件在澳门收藏家萧先生手上,刻有38个铭文。’后来,我特意去澳门萧先生那看了那件越王戈,也曾试图说服萧先生转让,但未能如愿以偿。”

曹所长告诉孙海芳,这件藏品不仅罕见,且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曹所长还问他有没有比较好的青铜器,这令孙海芳非常自豪。他拿出一件青铜小鼎,直径、高度八公分,工艺精细。这件青铜鼎上的纹饰,描述了越国开国君王允常如何治理国家,上面的龙纹对研究当时的社会文化有着很高的价值。

收藏路上,孙海芳经历的千转百折不止这一件。孙海芳珍藏的宝贝是十几件唐代兵马俑,在2002年花一百多万买下的。孙海芳听说香港藏家手中有几乎一样的藏品时,心里很急,想知道对自己有没有影响,于是很快联系到了香港收藏家。电话里,他希望能亲眼看看这些宝贝,对方欣然应允。

孙海芳第一时间飞到了香港,当看到这四个活灵活现的兵马俑时,他愣住了:香港藏家这些兵马俑只是造型上有区别,制作原料、工艺和他手中的那几件完全一样。分明就是一套东西。

看着这些宝贝,孙海芳很激动:“一个是信使俑,一个是武士俑,还有使节俑和炊事俑,跳舞、唱歌的俑也有。而我手上有一个将军王,还有文官俑、武将俑、执法俑。”孙海芳一心想买下这些兵马俑,便与香港藏家商量,让他出个价钱。

可是,任孙海芳磨破嘴皮,香港收藏家就是不肯卖给他。孙海芳满心遗憾地回到家里,但那些宝贝在他脑海中总是挥之不去。他每天茶饭不思,琢磨着怎样得到这些宝贝。这些藏品究竟有什么魔力,让孙海芳这样魂不守舍?原来,这批兵马俑出自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窑系之一,越窑。

越窑从春秋到宋朝,延续烧制了两千多年,其烧制的青瓷明彻如冰,温润如玉,色泽青中带绿。

经过查阅资料和请教专家,孙海芳得知,这套兵马佣制作于唐代。它不仅是青瓷中的代表,更是研究唐早期政治与社会的极为罕见的实物史料。在唐早期,唐王朝虽然统一了全国,但地方诸侯势力还未消除,在当时,每个地方势力就像一个小朝廷,宫廷礼仪一应俱全。这套兵马俑反映的就是这些小朝廷内政外交的情景。

孙海芳十分了解:“这套兵马俑作为青瓷,可称为青瓷的代表。它不仅把青瓷的一些制作工艺运用到反映社会政治风貌、历史风貌的作品中,其釉色也变得更加精美,制作工艺更加精细。”孙海芳原来认为自己收藏的十五件兵马俑是绝无仅有的,但是没想到香港收藏家手里还有十三件,和他的藏品正好是一套。他深知这套兵马俑的价值,日思夜想怎样得到那13件。于是,他开出了260万元高价。

当初孙海芳收藏这15件兵马俑才花了一百多万元,现在却要花260万元收藏另外13件东西,这令身边的藏友很不理解。面对诱人价格,加上孙海芳一次次诚心诚意的沟通,香港收藏家终于答应卖给他。

2003年7月,香港收藏家派人拿着藏品来到浙江绍兴。孙海芳甚是兴奋,可是当他打开包裹,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只有九件俑,四个骑马俑并没有拿过来。”孙海芳立刻打电话询问香港的收藏家,香港藏家回复说因为非常喜欢这些东西,想再多留一段时间。

虽然身边所有人都觉得孙海芳是被人涮了,但孙海芳却不以为然,他觉得自己已经是夺人所爱了,即便用260万元只买这九件宝贝也是物有所值,何况香港收藏家答应迟早会把另四件兵马俑交给他,他并不担心。很多收藏家,经常会为了喜爱的东西不惜血本。但有所不同的是,孙海芳并不是一个专门搞收藏的人,他是一位企业家。

就这样,直到2007年8月,博物馆开馆在即,这位藏家才依依不舍地将这最后四件兵马俑交给孙海芳。为表示对香港藏家的感谢,孙海芳又追加了250万元给对方。

孙海芳介绍说,“这套青瓷兵马俑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发现的数量最多、品种最全、工艺最精的越窑青瓷兵马俑,有迦陵频伽图腾、有将军王、文臣武官、内侍(太监)、歌伎、侍俑、乐俑、门卫俑、执法俑、骑马信使俑和少数民族文臣俑等,还有一身异族服饰、腰悬香囊、短剑的东洋使节俑,内政外交一应俱全。在唐早期,唐王朝虽然统一了全国,但带有地方割据势力性质的诸侯远未消除,这些势力称雄一方,并敢于按照中央宫廷礼仪行使行政权力,这套兵马俑可以说就是一个实证,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对研究唐代的政治制度与越地风俗等也有很高的价值。”

春秋三粞神兽鼎 (受访者提供/图)

北宋 越窑瑞兽脉枕 (受访者提供/图)

西晋羊尊 (受访者提供/图)

春秋晚期越王戈 (受访者提供/图)

铜镜开启收藏大门

孙海芳迷上收藏,正是从一面铜镜开始的。是这面铜镜让孙海芳走上了一条不同寻常的淘宝之路。

某天,他在朋友家无意中看到一面镜子。孙海芳一看到这个铜镜,立刻感受到它对当时心灵的“一种冲击”。孙海芳从朋友口中得知这是一面东汉会稽铜镜,直径仅22公分,上面有四幅图案,生动地记述了春秋时期,伍子胥力谏吴王夫差,不要把越王勾践放虎归山的历史故事。

孙海芳从未想到,一件小小的铜镜竟能承载如此厚重的历史,他对这块铜镜爱不释手。孙海芳看着精美的铜镜,立刻就想拥有它:“我向朋友问价,朋友说五千块。五千块相当于几年的工资。”

上个世纪80年代,一个普通职员每月工资才几十元。当时的5000元,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可孙海芳就像着了魔,不仅拿出自己多年积蓄,还向父母借钱,终于买下这面铜镜。在当时,此举可谓玩物丧志、消财败家。

孙海芳怎么这样痴迷呢?在买铜镜之前,孙海芳就是个明清字画迷。他最喜欢清代画家任伯年和赵子谦的作品:“他们的画,京韵味比较浓,构思构画构图布局方案都十分精细。”而这面铜镜的工艺,和明清字画的准确造型、细腻笔触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引发了孙海芳的思索:“这两种出自绍兴的艺术品如此精雕细琢,是否和当地古越文化有必然的联系?”此后,孙海芳一头扎进对古越文化的探寻中。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越国的建立越文化开始发源,绍兴就是古越文化的核心地点。古越文化的瑰宝,便体现在越窑青瓷、越国兵器、会稽铜镜,金银玉石这四大方面。

一面铜镜,让孙海芳走入古越文化宝藏,从此他迷上了古越文化的收藏,只要看见好东西就要把它买下来。

虽然孙海芳总是为收藏一掷千金,可也心里清楚:必须把企业做好,才能有更多的钱去收藏品。为了更好地打理企业,他请来职业经理人。

随着藏品的增多,孙海芳在家附近建起两个大仓库,专门存放藏品,下班以后,不管多累,孙海芳总是一个人到藏品陈列室,细细把玩研究这些藏品。

孙海芳看着藏品,心中很多感慨:“这个东西就像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人的生命很短暂,只有与这些文物交汇在一起的时候,才觉得自己的生命延长了。”

随着收藏知识的积累,孙海芳在绍兴的名气越来越大,甚至成为当地收藏界的领军人物。孙海芳对一些藏品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这件春秋时期的几何纹青铜盖盒,像青瓷、铜镜、兵器一样反映越文化精细的一面。但各种纹饰布置得过于精美,组成了器物之后容易造成精细有余、霸气不足的感觉。”

博物馆就是古越国

孙海芳下海经商22年,几乎把挣到的钱都花在收藏上,为了收藏,这些年他花费上亿,藏品达到五千多件。然而,2005年的某天,他突然不淘宝了,竟要用企业所有的现金买一块天价地皮。

原来,2005年绍兴市政府准备在东接沈园、西接鲁迅故里的地方,划出12.68亩的土地,面向社会招标文化项目。孙海芳听到消息很兴奋,这些年来,随着藏品越来越多,他也开始想给自己的藏品安个家,建个博物馆。然而,企业目前正处于发展的上升期,非常需要资金。孙海芳为买地四处筹钱,因为压力巨大而彻夜难眠。身边所有人都反对他的做法,但远在英国留学的女儿,却给了他最大的安慰。孙海芳的女儿打电话说,“爸爸我知道你最近资金紧张,我现在打工能维持自己的生活”。女儿的言语给他巨大的力量,他当时下定决心,不管有多大的困难,一定要建成博物馆。

2007年10月,总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的越国文化博物馆终于建成开馆了,馆内藏品近5000件。博物馆使个人的收藏变成大家的欣赏,孙海芳才觉得自己完成了一件大事。

孙海芳建成博物馆,对绍兴文化弘扬发展贡献巨大:“买文物、搞收藏、办博物馆,我认为这才是最大财富的追求。我们的财富扎根于文化之中,只有用文化财富才能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越文化养育着绍兴人,两千五百多年里,每一个绍兴人通过这种文化的熏陶,感受它的荣耀,享受它的润泽。”

绍兴越国文化博物馆 (受访者提供/图)

[对话孙海芳]

博物馆是收藏的最高形式

记者:你为何钟情收藏古越文化的相关古董?

孙海芳:我是古越的后裔,对古越文化的热爱与生俱来。看着无数古越文化珍品被人随意倒卖,我怎能袖手不管?尽我全力,将那些古越珍宝留在它们的诞生之地,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正是起初这种朴素的想法,促使我坚持收藏事业,直到今天。虽然甘苦备尝,但我始终无悔。

记者:创办博物馆的初衷是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孙海芳: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文物的生命可以是无限的,通过这一件件反映古越文化精髓的艺术珍品,使人们能在有生之年穿越历史,从先人的智慧中汲取养分,修炼自我。创办越国文化博物馆,将这些藏品集中展示,能够使更多的人欣赏到这些古代艺术珍品,提升人们的文化涵养和艺术欣赏水平,也使更多的人了解、认识绍兴。了解历史离不开实物的支撑,有了这些东西,更能反映越国文化的真实性。创建博物馆才是收藏的最高形式。将藏品锁入密室,留与子孙,那只是一种狭隘的收藏观。

记者:你认为民营博物馆应该如何寻求发展呢?

孙海芳:可以发展与文化相关的产业,这些收入也可用于补助博物馆的运转费用,使博物馆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但是,我并不打算靠博物馆来赢利,我只想为文化事业做点贡献,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古越文化的精髓。

记者:收藏的过程当中,有遇到什么失败的经历吗?

孙海芳:我也是交过不少“学费”的。有次湖北一个卖家给我送来一面汉代车马镜,我粗看了一下,认为是好东西,便当场支付10万元,将其买下。哪知,晚上我再细看的时候,才发现是个仿品。有了这个教训,更加激励我努力学习,深入钻研。

孙海芳 国内著名收藏家、绍兴越国文化博物馆馆长 (受访者提供/图)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