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烂尾楼“贷中贷”迷局:一场股权大战牵出“瑕疵案”
王坚拒绝就其与胡绪峰的借款情况、股权纠纷及笔迹鉴定等事实部分进行说明,他反问:“当初他真的有钱有能力搞这么大的项目吗?” 最高法判决中对2012年1月10日签订《股东转让出资协议》的认定为,属以变更股权持有人的方式进行质押担保,因非各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而不产生股权转让效力。纠纷案中各方对此各有理解和表述。 仅从处理结果出发,西安市市场监管局既没有支持胡绪峰的变更登记申请,也没有支持李彬、王坚一方的申请。 -
网暴可能涉及哪五种罪名?组织“水军”从重处罚
和网络暴力相关的罪名有诽谤罪、侮辱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 近年来,涉及侮辱、诽谤刑事案件数量明显增长,但有罪判决比例很低。2022年,全国法院审结的587件诽谤刑事案件中,不予受理的有271件,占46%,作出判决的只有79件,占比不足14%,其中有罪判决只有43人。 -
防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国务院制定了一部法规
当前未成年网民已经有1.91亿,未成年人触网率达到96.8%,呈现出大群体、低龄化的特点。 虽然多级政府部门已有相关要求,但不少社交App设置的“青少年模式”适用年龄门槛形同虚设。 -
当“无袍法官”有了“专门知识”
环资案件有别于一般案件,“影响环境的,大多时候是一种‘物’,物是不会说话的,而且涉及专业性难题”。如果法官自己去查资料,限于知识结构,要么消耗时间,要么不准确,不具权威性。 专家证人、司法鉴定制度,都是服务于争讼双方的,各方出具的鉴定报告一般也都是对自己有利,请来的专家证人往往也是对自己有利。“这时候,有专业知识的陪审员站在中立的立场上来判断控辩双方的意见,就有必要”。 -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龚建华一审被判有期徒刑15年
-
被“指居”者离世:公安称其余同案人员“不应当追究刑责”
尽管暴钦瑞在石家庄裕华区有房,但仍被安排到异地新乐市执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 与暴钦瑞同一天被执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还有8人——暴钦瑞的父亲暴继业、哥哥暴韶瑞、叔叔暴记忠和暴纪涛、表弟暴卓瑞,以及3名同村村民。 -
刑事二审开庭难有望缓解:“两高两部” 专项促改
截至2023年8月31日,河南、陕西、湖南法院刑事案件二审开庭率同比提高超过75%,福建、重庆、黑龙江法院同比提高超过50%。 在刑事案件改判发回重审率(简称“改发率”)偏低的情况下,二审开庭的实质效果如何,仍有待观察。按照最高法发布的数据,2023年上半年,全国法院刑事一审裁判改发率为1.65%,同比下降0.22个百分点。 -
“反诈宣传服务令”:“现身说法”的缓刑人员社区矫正
之所以特别为涉“诈”人员制定宣传服务要求也与此类案件的特征有关,受案比例高、社会关注度高。 过去一年,各地区各部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举措,狠抓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46.4万起。 -
外嫁女“两头空”求解:自治与法治,边界如何划定?
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是平等保护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 然而,长期以来,对成员身份的认定一直缺乏明确、统一的标准。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明确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但没有规定对它的具体定义、形式,如何成立、运作、参与经济活动。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草案起草工作最初由农业农村部负责,后来为加快立法进程,由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牵头、在农业农村部工作基础上组织起草。 -
全国人大就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有关情况作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