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高”发布司法解释:从严惩处强奸、猥亵等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
-
复旦大学教师杀害学院书记案开庭
-
“社会对监狱改造寄予太高期望,给予的资源却不足”
“现实中,多数人遵循的还是重刑主义,认为只要把犯人们关起来,施加严厉的刑罚就能起到威慑作用,而忽略了背后的社会基础。” “打击电信诈骗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也成了新增较快的罪名,但其实有很多人并不了解这是非法行为。” “天眼(对犯罪)的威慑效果有限,反而是移动支付改变了盗窃罪的治理态势。这也让我们思考,怎么用低成本手段,达到治理犯罪的效益最大化。” -
9年维权,获赔2.18亿:判赔额最高的知识产权案
四川金象公司先后提起5次诉讼,历经3次管辖权异议诉讼、5次专利无效行政诉讼、22次立案、35次开庭和2次专利权属纠纷诉讼后,迎来转机。 该案件入选最高法2022年知识产权法庭典型案例。公开通报中,最高法指出,法院保护了原告方中外合资企业和高新技术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传递了对内资和外资企业、国有和民营企业平等保护的态度。 -
通过黄牛逃避限高?最高法:核实违反限高名单 适时出台新的相关司法解释及意见
-
吴谢宇案二审开庭
-
刑事案件二审开庭率逐年下降:“不是立法问题,而是执法问题”
《中国刑事诉讼法制40年》一书提到, 2012年刑诉法修改后,全国法院二审刑事案件开庭率在2013年超过40%,2014年至2016年基本保持在30%至40%之间。不过,2017年以来已降到20%以下。 曾任最高法审判委员会委员、刑五庭庭长的高贵君表示,实践中,不能否认有些案件在侦查阶段存在非法取证、逼供、诱供等问题,而这些情况,“不经过开庭,仅靠书面审理,是很难发现的”。 -
短视频平台的青少年模式≠幼儿园模式:家长们希望调整算法
一份调研报告显示,“主动策划,加大正能量内容的供给”,已成为当前平台在青少年保护方面的通用做法。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田丰:“我们调查发现,过去一年,青少年模式的使用率从32.1%,上升到32.8%,一年上升了0.7%,基本上没有上升。”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现在内容池的内容往往比较低幼,有的孩子刷了以后,他会说确定这是青少年模式吗?不是幼儿园模式吗?” -
挖坟后强行火化遗体,江西一镇政府被判违法
根据《江西省殡葬管理办法》,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负责殡葬管理工作,镇政府没有相关职能,实施强制行为系超越职权。 -
困扰律师的又一难题:复制讯问录音录像受限丨法眼
在司法解释起草者看来,讯问录音录像“可能涉及侦查办案的策略方法,也可能涉及其他关联案件和当事人隐私,一律允许复制,恐难以控制传播面以及一旦泄露可能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