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周末成立专家智库:汇聚多元力量共推公益事业发展
作为新型媒体智库,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便持续关注公益慈善事业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未来中国公益发展指明方向,也对公益慈善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了汇聚多元力量共推公益事业发展,2023年新年伊始,南方周末正式成立公益研究中心专家智库。 -
2022年互联网公益回顾:多元发展不断冲击固有公益思考与实践
2022年对于中国公益而言意义非常。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未来中国公益发展指明方向,新的互联网技术与手段同公益产生紧密融合,越来越多的公益机构触网,互联网企业在公益方面屡出“奇招”……作为新型媒体智库,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便持续关注互联网在公益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自2021年起连续两年发布《互联网公益观察报告》。时值岁末,让我们穿过互联网带来的时空巨浪,找寻潮流退去后的沉静。 -
广州抗疫中的民间互助:共识、互信和行动
“一起撑广州”互助群在广州疫情管控期间发起民间互助行动,随着防疫政策变化而灵活迅速调整行动方式,其响应模式为民间联合应急响应行动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样本。12月7日,国家宣布优化疫情防控“新十条”,政策变化让响应行动再一次发生急速转向。“NCP生命支援”结束在广州抗疫中的医疗支持,12月8日立即启动新的行动,这一次面对的将是疫情管控完全放开后,可能发生的医疗资源紧张和急剧增长的医疗问诊需求。 -
残疾人就业故事:一份特殊人群的社会融合样本
幼时的一次意外,导致郭海波的心脏和肺部被严重挤压,脊椎弯曲变形。后父母又因疾病,分别在他3岁和13岁时离开人世。3年前,他牵头创办公益组织,目前成员已达上千人。 因听觉和语言障碍,韩庆东小学毕业后就没再念书了,二十年来,他在外四处闯荡,凭着股“干练”劲儿,陆续掌握了木工活、瓦匠活、水电维修等技能,并且获得了“湖北好人”。 今天,是第31个国际残疾人日。但在郭海波和韩庆东的世界里,自己同旁人并无两样。他们正在用自己的双手描绘人生,仿佛是漂泊大海中的灯塔,给更多残障人士带来希望。 -
03:27
致敬每一位勇于挑战的罕见生命
-
探索品牌推动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中国公益品牌榜(2021-2022)》解读
公益品牌建设与基金会的使命以及实现使命的战略路径更为密切相关,其中公募和大型基金会更有机会走向卓越,但各种类型机构均有机会打造优秀的公益品牌。公益慈善机构需要主动探索公益慈善特色的品牌发展路径,坚持长期主义,推动公益品牌从制度完善到高质量发展。 -
以专业性破解“家事论”:反家暴社会组织在路上
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家暴案件的处置往往以受害者的妥协为代价,“批评教育”成为针对施暴者的常用措辞。但是,调解不等于调和,“双方过错的相互抵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家暴问题。正因为隐秘的家庭暴力受到社会观念的牵制,反家暴更应该得到专业的服务与支持。 -
定位与传播,公开和透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品牌治理的探索之路
中国公益慈善组织面临着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要求,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身体力行,紧密围绕品牌治理、品牌定位和品牌传播等三个方向,打造卓越的公益品牌。本文根据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理事长贝晓超在2022年南方周末“筑梦者”公益大会发言整理而成。 -
金锦萍:越透明越好?公益透明的“尺度”与逻辑
同北京大学法学院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的对话,是从公益透明度这个话题展开的。由此延展开来,金锦萍试图捋清信息公开与公益组织发展和公众之间的关系,有“度”,是这次讨论的关键词。 -
2022中国企业志愿服务品牌榜解读:中国企业志愿服务品牌建设进行时
公益品牌,是企业的隐形资产,为企业价值的纵深发展提供了可开拓的空间与渠道。公益品牌的背后,蕴藏着企业社会资源的号召力、公众的情感认同,以及由内向外的形象力等。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企业志愿服务品牌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品牌独立传播、品牌建设投入、品牌建设类型、品牌建设评估、应对疫情挑战等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有待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