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成立经济领域工作组
-
广州多区取消限购,买房不再受户籍和社保限制
目前广州维持限购的主要是越秀、海珠、荔湾、天河四个中心城区。这些区域开发较早,以存量住房为主,供给弹性小。 距离中心城区较远的南沙,旨在打造大湾区创业创新、宜居宜业平台,依然坚持限购,为产业和人才集聚创造条件。 增值税免征期“5年改2年”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交易环节成本,促进卖一买一的顺畅,既满足刚需也疏通换房需求,确保刚需和改善、新房和二手房交易进入良性循环。 -
民营经济发展局:国家部委首设,地方探索二十余年
国内各地有民营经济发展局、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局、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等相关表述的机构,高峰时曾超200个,它们分属于各地的不同部门。 过去企业与政府打交道,希望政府最好无事不扰,但在企业发展关键时期,会需要政府出手,提供资源支持。 青岛民营局从成立初期就开始为中小企业清理欠款。只要企业提出来,对于经过排查后确认存在拖欠账款情况的政府部门,民营局牵头下发督办单。 -
“数字”间谍来自何处?有何招式?
-
“一带一路”十年,国税总局局长谈如何共同优化税收营商环境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表示,中国仅2018-2022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就超过11万亿元,成为助企纾困政策中最具“含金量”、经营主体受益最明显的政策手段。 针对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共建“一带一路”,王军提出三点倡议。 -
揭示问题与整改同样重要:28省份审计报告中的财政难题
公布审计报告的28个省份中,有22个地方都出现了同样的问题——挪用资金,其中包括挪用义务教育经费。 内蒙古审计报告中写到,“1个市本级及3个旗区违规向企业出借资金45.85亿元”。河北也有4市违规向企业出借资金10.68亿元。 专项债属于政府投资项目,参与审批的政府部门多达二十多个。如果有一个部门不同意,项目就不能开工建设。即使专项债资金到位,也没办法使用,容易造成闲置。 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与审计揭示问题“上半篇文章”同样重要,必须一体推进。 -
上海审计报告:违规使用21亿元土地补偿费,消费券出现乱象
10家村镇银行中,500万元以上贷款合同金额占比较高,贷款投向个人住房贷款比例高,偏离了村镇银行支农支小的定位。 12个镇未按规定将村级土地补偿费拨付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12.86亿元资金被镇级单位长期无偿使用。 1家国有企业跨区域开展房地产收购处置业务,涉及金额17.36亿元,存在资金回收风险。 -
南京放出楼市政策“大礼包”:“买新房”、“卖旧换新”均可享购房补贴
-
吉林审计:拖欠民营企业账款4亿元,223所幼儿园存在隐患
1县政府要求融资平台公司以借款形式,投资民营房地产开发公司3800万元,到期未收回。 36个部门单位共计128个项目,未编报政府采购预算,涉及资金14.42亿元。 五年间,5家省属国企融资共2905亿元,其中71%用于偿还以前年度银行贷款和企业间拆借的资金,仅有29%用于主业实业支出。 -
重庆审计:6家失信企业获得财政补助,177所学校挪用义务教育资金
4个区县隐匿结转结余5.9亿元。 1.04亿元财政资金到位后,13支创业种子基金三年内未实际投入项目。 8个区县的177所学校,违规将生均公用经费、培训经费等3307.76万元资金,用于日常运行等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