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年轻们为了在网络上“出租”自己,搬出了十八般武艺
这两年,小年轻们突然流行起在网上“出租”伴娘了,五一、十一假期“出租伴娘”的交易量一直水涨船高。用豆瓣搜索“出租自己”,除了陪逛陪聊陪看电影,还有人出租自己的手艺、学识、经历甚至是时间。 从一人食一人居一人观影的“小情调”到七夕让你与世界为敌的“孤寡蛤蟆”,这届年轻人一边享受独处,一边又想摆脱孤独,与之伴随的“孤独经济”也逐渐向“陪伴经济”倾斜。 如今,“出租自己”已然成了时下非常流行的网络兼职形式,而依托网络做兼职,年轻人想到的却不止这些。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这届年轻人的各种神奇职业。 -
可口可乐也做凉茶了,广东人表示:会凉的
大牌纷纷涉足凉茶业务,因为凉茶市场曾经特别“热”,但在时间的证明下,新入局的凉茶品牌几乎都以“凉凉”而告终。 而广东人爱凉茶也是众所周知的,可就连在广州,凉茶也慢慢不那么“热”了。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为什么搞凉茶事业这么难。 -
上外男生向女生投放异物引热议,“女性迷药”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所谓的“迷奸药”往往都跟失眠药、麻醉剂有关,目的就是让受害者失去精神理智,无法思考,无力反驳。不要忘记,除了药物,还有一种更为常见的东西也能达到这种效果,那就是酒精。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 ,迷奸药的种类和应对方法 。 -
《梦华录》值不值8.7分吵翻天,苦丑偶剧久矣的报复性打分该提倡吗?
《梦华录》不是尽善尽美之作,比如宣扬“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它的台词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女性的贞操,可以理解观众报复性打高分的心情,但这样的打分不应成为普遍。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梦华录》真的值得高分吗。 -
华语乐坛一年新歌超过百万首,为何再没出一个周杰伦?
互联网时代,音乐的生产逻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技术的助推下,音乐的创作可以没有门槛(音乐的质量另当别论),人人都可以当作曲人、作词人,人人都可以当歌手。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华语乐坛为什么难出下一个周杰伦。 -
LV抛弃中产阶级?其实这届打工人早已忙着“捡破烂”
关于LV将通过提价逐步剔除个人年收入300万以下的“无收入群体”,以保证品牌高端性的消息引发热议,虽然该消息未经证实,但从近年“中古”“vintage”等词语的流行可看出,这届打工人早为自己找好了奢侈品代餐。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为什么年轻人之间刮起了一股“中古风”。 -
输入数据减少死亡率?有程序员做了个很硬核的养生方式
以严谨和条理著称的程序员,开始运用代码思维给自己的健康debug。但他们如果仍日复一日地面临着加班和熬夜,习惯性地通过红牛和咖啡维持精神,长期下去,亚健康就会转变成高胆固醇,甚至更坏的情况。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程序员的健康问题。 -
将打烊食物做成盲盒,当代“低欲望”年轻人爱上了吃剩菜
与临期食品能够出圈的逻辑类似,剩菜盲盒能够俘获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与注重“性价比”消费降级趋势,不谋而合。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剩菜盲盒怎么开始流行了。 -
“造词流”演技营销泛滥娱乐圈,好演技靠吹出来?
每每流量明星有新剧播出,微博上总会铺天盖地的热搜,对其表演进行全方位的吹捧。粉丝吹捧的方式不断地“内卷”,单纯夸演技好显得俗套,为此他们开始各种“造词”。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明星的演技营销该停一停了。 -
某奢侈品牌的万元乞丐鞋遭群嘲,有钱人的世界怎么那么难懂?
过万的雨伞或者乞丐鞋,并不适合一拥而上地去“附庸风雅”,这些“颓败美学”虽然有着首创的噱头,但以流行的名义来营销的方式,当然也值得警惕。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万元乞丐鞋”的市场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