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播客·有点文化丨王笛聊历史:历史也可以聚焦一个普通人
-
《盐镇》:小镇“娜拉”为何不出走,还有太多值得深探
作者和出版商始终透露着一种“在上海生活的女性”和“小镇女性”的对比,不乏精英主义的目光,比如“她们不懂什么叫中年危机”等等说法,不管是否有意,始终有一种在向遥远的“城市读者”介绍一种“你不熟悉的生活方式”的惊诧感。 -
爱情与面包的博弈:当年轻人撞上彩礼
“现在网络上外省的一提到我们江西就是彩礼高,卖女儿。看多了这种心里会觉得很不爽,所以我那时候才发了一个帖子。因为他们并不了解真实的情况,都没有了解清楚,就被贴上了这个标签。” “我觉得最遗憾的就是她没有努力去圆我俩的这段关系,就是很现实地要那40万,不能少,觉得少了会让她爸妈难堪。” (本文首发于2023年3月30日《南方周末》) -
《铃芽之旅》:共情的障碍
截至2023年3月29日,其豆瓣电影评分已经下跌到7.4分,在新海诚15部动画作品中位列倒数第4。 这些设定和细节,成为一把双刃剑。它们越是真实可信,对日本本土观众和海外观众造成的割裂感就越严重。 -
从冒险游戏到末日生存图景:《最后生还者》做对了什么?
他们更想让观众能够体会到,死亡的是某个活生生的人,而非仅仅是屏幕上的某个像素点。 -
以神之名,行恶之实:纪录片揭露韩国四大邪教
摄理教之所以能风靡韩国高校,乃至“找没有该教会信徒的大学反而更难”,是因其活动丰富多彩年轻化,打着“世界和平文化交流会”“跆拳道”“模特选拔”等名目,不少大学生对这类活动萌生兴趣从而加入。 -
播客·有点文化丨朱琺聊卡尔维诺:通过“祖先三部曲”,检点我们文学的来处
-
香港巴塞尔艺术展的十年:作为香港艺术生态圈中的一环
自2013年巴塞尔艺术展入驻香港,如今已是第十年。在这十年中,香港的艺术生态也发生很大改变。 -
《黑暗荣耀》:“爽剧”外壳下,霸凌、复仇与人性恶
刻画巨大阶级差距导致的人性扭曲和异化,几乎成为韩国影视作品最流行的母题。 与其说这是一种偶像剧编剧的写作惯性,不如说是一种社会惯性。因为任何无意识的厌女表达,都是一种社会环境的反映,除了创作者的自觉,也有赖于社会环境中每一个人的持续审视和自觉。 -
专访李敬泽:我们需要一个丰富和多维的文学现场
正如媒体有行业交流一样,文学也是如此,从古至今,文学家之间的交流和交往也是文学机制的一部分。同行之间也需要互相竞争和互相学习。 (本文首发于2023年3月16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