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东没有派对成为“时代之声”,然后呢?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装了几十年中立后,芬兰加入了北约丨军事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马丁·艾米斯:放出时间之箭,射穿罪行本质
近半个世纪以来,他的创作始终凸显一个主题:争夺权力的残酷竞争几乎定义了所有人的各种关系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陈佩斯“他太自洽了”丨记者手记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向京:我在场,但不想腐烂
“我既不想给自己制定一个所谓的计划,也不想做任何许诺。理由很简单,比方说我此刻突然死了,有什么遗憾吗?我没有任何遗憾,我的人生已经非常满意了。如果我还能做点什么,首先要能说服自己——真的特别想做这个东西,才能驱动自己去做。不然的话,向京这人从此就不见了。无所谓。这世界缺谁吗?不缺谁” 2023年4月,向京新书 《行走在无形无垠的宇宙》 面世。书中汇集了二十年来她与作家林白、哲学家陈嘉映、电影学者戴锦华、诗人朱朱等不同领域朋友的对谈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私家车如何塑造中产日常生活
多年来,学者张珺目睹不少人在买车方面受到的“同辈压力”,汽车不仅成为他们人际关系和社会活动的必要出行工具,同时成为他们传递财富、地位或身份认同的媒介。 私家车的普及表明,虽然轿车仍是确认个人成就和向上流动的标志,但人们对于拥有轿车的愿望不应简单地解释为“工具性的,目的是获得社会地位”。比如,中国人和美国人在购车考量中都很看重家庭需求,只不过在表述上很不一样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欠债的戴威和陆正耀再创业为什么都去卖咖啡
多年之后的今天,有着相似经历的戴威和陆正耀,在咖啡行业相遇。瑞幸没有成为下一个ofo,而戴威在试图打造下一个瑞幸。 -
沃伦·巴菲特:“没有终点线”
巴菲特10岁那年,华尔街传奇人物西德尼·温伯格提了一个让他铭记终生的问题——“你最喜欢哪只股票,沃伦?” 自那以后的82年以至更长时间,巴菲特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不知疲倦地回答着同一个问题。正如他在2月的致股东信中所说,“没有终点线”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当你姓“巴菲特”:财富的创造与续写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我爹是“股神”丨专访彼得·巴菲特
“2023年他(沃伦·巴菲特)就要满93岁了。我们的对话依然轻松自在,但和很多年迈的人一样,他热衷于回忆旧事,反思人生,谈论周遭的变化。坦率地说,和20年前或者50年前相比,现在的世界是多么奇怪啊!” 《南方人物周刊》近日专访了彼得·巴菲特,探讨巴菲特家族的教育观与沃伦·巴菲特的晚年生活,财富带来的光环与灼热、自由与迷失,如何应对竞争、如何接纳平凡,以及慈善的本质、可能与局限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