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尼·霍恩:“冰岛是一种占据了我的力量”
1982年,她搬进建于20世纪早期、位于南部海岸迪霍拉里悬崖边的一座灯塔里。她沉醉于这个几乎隔绝于全球化力量之外的孤独国度,“在这里,你可以与自己建立联系,无需任何中介”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沙源地蒙古国,气候变化的受害者
“2021年春季华北发生了超级沙尘暴,2022年的沙尘天气明显减弱,但2023年的沙尘又变得很强。”最近沙尘的年际差异明显变大,这与全球变暖背景下其他极端天气气候有类似之处。 在过去的80年中,蒙古国的平均气温上升约2.25摄氏度,几乎是全球平均气温上升速度的三倍。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蒙古国可能正在迈过气候变化的临界点。 从1982年到2022年,蒙古国的牲畜数量从2480万上升至7110万头,这约等于1.1亿个羊单位。这一数字已远远超过蒙古草原的承受能力。目前蒙古产的肉奶在国际市场上缺乏认可,利润率偏低。应该在品牌经营和拓宽销路上下功夫,才能摆脱对产量的依赖。 “如果你将被破坏的土地与蒙古全境相比的话,面积并不是很大。但在矿山所在的当地,地貌的变化非常醒目。”拉戈瓦表示,“整座的山被挖空,整段的河流消失。” -
01:41
怀念一代诗人汪国真丨那年今日
2023年4月26日,是诗人、书画家汪国真先生逝世八周年。他生于北京,祖籍厦门,198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汪国真的诗歌,明白晓畅,蕴含哲理,充满了青春与阳光。今天,一起来重温这些温暖清浅的文字。 -
俞晓群:只要书还在,文化内部就还在流动
1982年1月从普通编辑入行做出版,到2017年9月从海豚出版社社长任上退休,俞晓群的出版人生涯长达35年,到2022年刚好40年。从《万象》杂志,到“书趣文丛”“新世纪万有文库”“海豚书馆”,还有“万象书坊”“牛津学术精选”“剑桥学术集萃”……俞晓群是这洋洋洒洒书单后面统领全局的人。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全国野猪大作战:“国家队”出谋,捕猎队出征
截至10月31日,全国专业猎捕队伍共计猎捕野猪1982头。各地纷纷组建猎捕队,但掣肘的是持枪证。 搭棚子守夜,听野猪动静是最常见的土办法。敲锣打鼓、大吼大叫,甚至还形成了社交,奏成一曲响彻山野的“交响乐”。可效果却越来越差。 曾经,一头被捕杀的野猪可卖数千元,并不需要多少甚至不用财政补贴。在青川县,许多人与南方周末记者交谈时都会狡黠一笑,“我过去吃过野猪肉”。“禁野令”后,“谁导致(肉)流入市场,谁吃了,都得负法律责任”。 国家林草局陆续在四川等14个省份开展野猪危害防控试点。种群调查、种群调控、主动预防、损害补偿,环环相扣的措施正被各地探索。 (本文首发于2021年12月9日《南方周末》) -
“以史料支撑历史的细节”—— 李辉:我眼中的沈从文与黄永玉
1982年,黄永玉带着80岁的沈从文一起回湖南凤凰,住在位于白羊岭的黄家。这是沈从文的最后一次故乡行。六年后,沈从文去世,骨灰送回故乡,安葬在凤凰城郊一处幽静山谷。沈从文墓地的石碑上,镌刻着黄永玉题写的一句话:“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 -
教育部:1.2万所民族中小学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中国的成人识字率从1982年的65%左右上升到了2015年的96.4%。 -
程千帆先生的一副对联
现在回想起来,我与先师程千帆先生的结缘,也许是始于对联的。 1982年春天,我在北大图书馆的现刊阅览室中,偶然翻到那年第一期的《江海学刊》,又碰巧看到老师的那篇文章——《关于对联》,于是拿来读了。文章列举了很多对联,有的短小精悍,有的精妙诙谐,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些对联,到现在也还记得。那年秋天,我终于下定决心,扔下大学四年所学的世界史专业,义无反顾,报考了老师招收的唐宋文学方向的研究生。也许冥冥之中,是对联给了我这样一份机缘吧。 -
一座鹏城,两万基建工程兵的芳华
1982年,中央军委从全国各地调集了8个团共两万余名基建工程兵进驻深圳。神秘部队的突然南下,在对岸的香港一度引起恐慌,为了避免引起军事上的误会,指挥部下达通知,外出尽量不穿军装,甚至把领章、帽徽拿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