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暴可能涉及哪五种罪名?组织“水军”从重处罚
和网络暴力相关的罪名有诽谤罪、侮辱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 近年来,涉及侮辱、诽谤刑事案件数量明显增长,但有罪判决比例很低。2022年,全国法院审结的587件诽谤刑事案件中,不予受理的有271件,占46%,作出判决的只有79件,占比不足14%,其中有罪判决只有43人。 -
三年4任董事长,“药中茅台”为何震荡不断?
2023年,片仔癀及其子公司已有5名高管被查,从2022年6月至今,片仔癀董事会秘书、总工程师、总审计师等多名高管相继离职。 “医疗器械和西药的公关重点在于和医生、医院搞好关系。但针对终端市场的中医药腐败,更多是在经销商环节出现腐败问题。” 同为“神药”,与片仔癀类似,东阿阿胶、同仁堂也屡屡换帅,高管涉嫌违法违纪。 -
一次本不公开的学术不端自查
南方周末记者尝试联系前述公开发布通知的近三十所院校,其中,石河子大学、青海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和燕山大学接受了采访。 由于医学的学科特点,易出现学术不端问题,青海大学针对临床医学院的老师在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期间内所发的150多篇论文进行普查,而其他学科均为抽查。 从2018年开始,科技部每年陆续公布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结果,2017至2019年各有一批处理结果,2020年有两批,2021年和2022年则公布了四批。 -
一边补贴购车,一边对中国电动车反补贴调查,欧盟为何双标?
中国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国补”政策已经于2022年终止,但有的欧盟成员国至今仍在对本国新能源汽车实行补贴。 “外资品牌愿意在中国设厂,是用脚投票。不是因为中国有补贴,而是因为中国有最好的电动汽车产业链,拥有很好的汽车产业工人,正如马斯克盛赞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工人聪明且勤奋。” -
中纪委一个月内通报20名 “内鬼” | 时政周报
2023年前6个月,全国处置涉及纪检监察干部问题线索1.87万余件,移送司法机关73人,其中位居厅局级的干部有54人。 福建作为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将率先取消台胞在闽暂住登记。 近一年,侵害未成年人强制报告报案量明显上升,月均报告数量由2022年同期的140件上升为2023年的280件。 一周时政新闻回顾(9月9日—15日) -
“一带一路”十年,国税总局局长谈如何共同优化税收营商环境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表示,中国仅2018-2022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就超过11万亿元,成为助企纾困政策中最具“含金量”、经营主体受益最明显的政策手段。 针对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共建“一带一路”,王军提出三点倡议。 -
“灵活就业”的毕业生,和一轮针对性核查
根据冯喜良2021年的调研,大概有14%的毕业生选择灵活就业,其中70%左右是主动的,还有30%左右是因找不到合适工作,或在过渡期而“被动”灵活就业。 据2023年5月发布的《2023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2023届毕业生中,“慢就业”比例从2022年的15.9%上升至18.9%,接近总体的五分之一。 发现灵活就业生活与预期并不相符后,吴宣最终成为家乡的一名初中语文老师。虽然坐班制限制了自由,但她“终于感觉进入了社会链条,不再那么焦虑了”。 -
农业农村部:“村播”是乡村振兴的新型人才
截止到2022年底,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数量累计达1220万人,带动乡村就业超过3400万人,农村返乡入乡创新创业覆盖率达到83.6%。 “我相信,在这个数字时代,每一个普通人,每一个村庄,每一种喝彩都能发出热烈的光芒。” -
中华儿慈会志愿者疑卷走近千万救助款,大病家庭再陷配捐骗局
“你知道之前有很多人做过。”配捐常态化的操作方式、病友彼此的信任,让李燕对项目的真实性没有产生怀疑。 患者家属们认为,配捐是由中华儿慈会操作执行的正规项目。中华儿慈会声明,家属转账是打给个人账户。 中华儿慈会称,柯某孝仅在该会合作机构中当过短暂的志愿者。家属们发现,柯某孝曾获得“中华儿慈会2022年度最佳领导力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