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 加入会员
  • APP下载
  • 登录
  • 瀚蓝环境总裁金铎:面对投资热潮,环保企业要分清诱惑和机会
    瀚蓝环境总裁金铎:面对投资热潮,环保企业要分清诱惑和机会
    在没有见到数字化的收益时,我们就已经开始去投资。事实证明这个想法没错,固废、能源、供水、排水四大业务板块,都已经尝到了数字化的甜头。 PPP和EOD的商业模式是好的,但是有的项目被包装过,拆分后其实不符合PPP、EOD的逻辑,被包装过的糖衣所诱惑,跟风进入,外部环境一变化,就遭遇滑铁卢了。 环境服务支持社会经济,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民生刚需,我们相信,在经济大环境向好的未来,政府将更加重视环境服务,行业的应收账款压力也会有所减缓。
    千篇一绿 03-10
  • 16万亿PPP项目迎来新规:严守10%红线,提高盘活存量资产要求
    16万亿PPP项目迎来新规:严守10%红线,提高盘活存量资产要求
    目前全国2763个有PPP项目在库的行政区中,34个行政区超10%红线。 此次通知做出了限制,必须有经营收入的项目,才能包装成PPP。 TOT项目不得由本级政府实际控制的国有企业作为社会资本方搞“自我循环”。
    政经 2022-11-22
  • 14 计划投资 13 亿,国家级示范 PPP 项目缘何暂停?1.jpg
    “做农村污水处理最吃力不讨好”—— 计划投资13亿,国家级示范PPP项目缘何暂停?
    海南琼中,总投资额高达13亿的PPP环保项目一度被寄予厚望,曾入选财政部认定的第三批国家级示范PPP项目。但在“蜜月期”之后,已建项目未验收,其他项目建设未完成,运营费用捉襟见肘,政企合作可能宣告流产。 在琳琅满目的PPP项目中,“做农村污水处理最吃力不讨好,因为既不是使用者付费型,政府方面也没有刚性支出的需求”。 农村污水项目的通病是,启动前的基础条件不清晰,导致建设需求模糊,监管力度和管理模式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从而带来了很多后期扯皮的问题。 (本文首发于2021年01月07日《南方周末》)
    千篇一绿 2021-01-08 8评论
  • PPP项目做成私募产品之后,金诚百亿资金去向成谜
    PPP项目做成私募产品之后,金诚百亿资金去向成谜
    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曾发布过一则公告声明,金诚集团在举行校园招聘宣讲活动过程中,宣讲与招聘无关的内容,主要是对主讲人个人经历的吹嘘,以及个人价值观的宣传,于是终止了此次宣讲活动。
    财经 2019-04-22
  • 15 十万亿PPP,为何成了国企的盛宴
    十万亿PPP,为何成了国企的盛宴?
    “如果把项目交给民企去做,可能会有输送利益的问题,但是央企国企没有这个问题。钱都是政府的,无非是从左口袋到右口袋。”
    政经 2016-06-30 14评论
  • 公立医院搞PPP?
    近日对公立医院引进社会资金的呼声高涨,“PPP”机制(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即公私合作模式)就要进入医院运作了。行吗?答案是否定的。
    推荐 2015-09-17 2评论
  • 17 重庆大减地方债
    两年锐减1400亿 重庆大减地方债
    重庆的债务率曾高达92.8%,排名全国第二。但两年之间,这一数字下降了16%,政府性债务规模骤减1400多亿。从数据看来,重庆减债的主力是区县政府。除了卖土地、卖国资来获得更多收入,PPP作为一种“高明”的减债方式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荐 2015-05-21 2评论
  • PPP之后,政府项目的公益性不能变
    有些地方提出要将政府的定价权、收费权转移给项目企业,这样的做法与私人物品的生产定价如出一辙。与其如此,不如将这样的项目直接划入私人物品的生产分类中,也不需要政府的合作和参与。
    推荐 2015-05-07
  • 17 为PPP 立规矩
    为PPP立规矩
    但是,PPP的规则谁来制定?管钱、花钱部门一齐上阵,能否改变地方政府花钱、筹钱的固有模式?
    推荐 2015-04-30
  • 17 万亿PPP 里的诱惑与陷阱
    万亿PPP里的诱惑与陷阱
    面临“缺钱”和“欠债”的双重压力,地方政府亟须寻找新的融资模式。“从项目落地看,2015年才是真正的PPP元年。”“PPP以前是一条小道,现在大家都一下子涌到这条道上。”
    推荐 2015-02-12 3评论
  • “加州91号快速路”的买路钱
    美国第一条私营资金建造的收费公路,最后的结局是政府不得不花巨资赎回以提前终结这个PPP项目,留下诸多教训。
    推荐 2015-02-12 1评论
  • 19 银行谨慎布局PPP
    银行谨慎布局PPP
    “未来地方融资平台肯定会被PPP取代,这是一个大趋势。”过去银行发放平台贷款,由政府财政兜底或者土地抵押担保。失去了两大还款保证,银行如何玩转PPP?
    推荐 2015-02-12 1评论
  • 不想“被第一”
    从官方媒体口径来看,中国不希望“被第一”,因为照单全收代价太大。所以虽然乐见在IMF的话事权增加,但显然不喜欢以PPP计算结果作为理据。
    推荐 2014-10-23 1评论
  • 关于南周
    南周品牌
    南周APP
    关于我们
  • 交流与合作
    善择云平台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南方人物周刊
    南方网
    南方都市报
    21经济网
  • 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020-87391761
    关注南周微博
  • 南方周末APP下载
    南方周末公众号
    南周知道公众号
    24楼影院公众号
    南瓜学堂公众号

 

广东南方数媒工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4120190002 ICP经营许可证号:粤B2-20050252号 网站备案信息:粤ICP备1301942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监督电话:020-87361587 | 监督邮箱:nfzm@infzm.com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8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