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我于故乡 一场官方引导下的全民公益

2014年6月12日,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抗日阵亡将士部分遗骸归葬云南腾冲国殇墓园。70多年前,中国远征军为保卫西南大后方和抗战“输血线”出征滇缅印,抗击日军,历时3年零3个月,投入兵力40万,伤亡人数接近20万。

2014年6月12日,在云南腾冲国殇墓园,出席归葬仪式的嘉宾为中国远征军抗日阵亡将士敬献鲜花。当日,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抗日阵亡将士部分遗骸和墓地的圹兆土(即墓地的泥土),归葬在云南省腾冲国殇墓园的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墓。远征军老兵及其后人、缅甸有关侨团、台湾乡亲团及腾冲乡亲等近千名各界人士,共同聚集在国殇墓园中国远征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前祭奠。 (新华社 胡超/图)

2014年6月12日腾冲阳光明媚,91岁的老兵张庆斌没能等到这一天,他的生命指针停留在了6月11日。这位70年前从河南老家跟随中国远征军20集团军赴缅甸作战,抗战胜利后流落云南腾冲的中尉通讯员,在三年前首次迎接中国远征军抗日阵亡将士遗骸“回家”的仪式上,泪流满面,他说,这些牺牲在异国的战友回家之路太过漫长,整整半个多世纪了。

战事已远,但历史的悲壮远未平静。一大早,已有民众走向腾冲来凤山下的国殇墓园,肃立在道路两旁,迎接久别祖国的中国远征军抗日阵亡将士部分遗骸“回家”。这一次归葬的忠魂,装在22只乳白色的骨灰罐里。

迎灵的队伍中,有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席、中国福利会主席胡启立,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等来自两岸的嘉宾。在随后举行的2014“中国远征军抗日阵亡将士”公祭活动致辞中,两人都提到“不忘历史,尊重历史。”

学者认为,这种对跨越历史的情感认同,对于加强海峡两岸交流、拉近两岸关系必将起到极大推动作用。70多年前那场抵抗日寇的战争,是国共合作,一致对外,最终赢得了胜利的战争。

检视中国远征军抗日阵亡将士遗骸首次归葬三年来的历程,大陆与台湾、官方与民间的互动逐渐清晰。

“忠魂”归来

8时不到,灵车已经停放在来凤山上的来凤寺前,灵车上写着“永垂不朽”四个字。从来凤山可以看到整个腾冲县城,高楼亭台与别致小院错落交融,这个曾经饱受战争蹂躏的滇西边城,现在已经是闻名全国、民众争相前往的旅游胜地。而始建于1945年1月的国殇墓园,是腾冲人民为纪念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攻克腾冲阵亡将士而建立的陵园,也是全国建立最早、规模较大的抗日烈士陵园。如今,它作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和启迪着一批又一批热爱和平的人们。

8时30分,52位身着黑色中山装的护灵者整齐排列在来凤寺前,他们的年纪应该和骨灰罐里的战士当年出征时的年龄相仿。此次归国的中国远征军抗日阵亡将士的部分遗骸和圹兆土(即墓地的泥土)分别来自缅甸八莫、南坎、芒友和腊戌的四个原中国远征军(驻印军)墓地遗址。按照风俗,护灵者两个一组依次走进存放骨灰罐的千佛宝塔,一人怀抱骨灰罐,一人打开黑色的遮阳伞,像捧着名贵的瓷器,将骨灰罐缓慢移出宝塔。在此之前,来自海峡两岸及缅甸的佛教界高僧已经在来凤寺为战死异国的勇士举行了隆重的追荐法事,超度这些在外漂泊了70余载的忠魂。

当骨灰罐全部护送至灵车上后,灵车慢慢启动,缓缓穿过县城,驶向国殇墓园。社会各界人士、中国远征军部分老兵、当地民众近千人肃立道路两旁,迎接久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