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画你到底对不对 当代中国历史画的故事

什么是历史画正确与否的标准?领导能不能给一个书面批示作为保证?这个问题,画家马堡中提出来了,“否则我可不敢画。”

责任编辑:李宏宇 李晓婷 实习生 喻冬宇 何艾琳

沈嘉蔚的历史油画《兄弟阋于墙》(图为片段)长30米。事件设定在西安事变的1936年。画中422个人物,沈嘉蔚选的是“正在或即将影响中国的人”。其中,蒋介石扶杖坐着,若有所思,张学良站在他身后。 (沈嘉蔚供图/图)

什么是历史画正确与否的标准?领导能不能给一个书面批示作为保证?这个问题,画家马堡中提出来了,“否则我可不敢画。”

66岁的澳大利亚籍画家沈嘉蔚十分紧张。

2014年9月18日的新闻发布会,请来了83岁的中央美术学院退休教授闻立鹏。他会不会为他父亲闻一多被放在画里比较靠后的位置而抗议?

历史油画《兄弟阋于墙》长达30米,是沈嘉蔚至今最大的一幅作品。画面时间定在1936年。这一年的西安事变,他认为“划分了历史的前后两段”。此外,民国的“黄金十年”已近尾声,这十年间,中国的经济、文化都在蓬勃发展,有名的文化艺术大家,几乎都在人生事业的高峰期。这一年也是中国危机的前夜,暗流涌动。

422个人物的群像,入画者大致隶属三大范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抗日与救亡、科技文化界;例如托洛茨基和中国的几个“托派”,1939年死于内战的国民党抗日军人赵桐,鲁迅、萧红、闻一多……人物的选择标准,沈嘉蔚定位为“正在或即将影响中国的人”。每个人物都编上号,闻一多是第306号。

还好,闻立鹏没有任何反对意见。“闻一多的位置在历史上就是那样。”白发苍苍的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不能让蒋介石太狼狈

沈嘉蔚收集了画中人物的大量历史照片,一张张打印出来,摞起来一尺多厚。不断研究历史,不断添加人物,画完《兄弟阋于墙》,他对“宋庆龄是共产国际的秘密党员”这些事了若指掌,有的就写在画面上。

群像历史画乍看了无新意,但人物姿态、布局,其实有复杂微妙的设计。

“中共特工王”李克农是穿着中山装、拎旅行箱的全身像,地位突出。因为这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李克农就要去重庆,做国民党的统战工作——正合“兄弟阋于墙”这个主题。

把闻一多安排在徐志摩、梁实秋、邵洵美一群?因为他们都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沈嘉蔚最担心的批评,其实是对邵洵美的安排。“毕竟他是比较右的,鲁迅批评过。我给他平反一下。”

戎装而免冠的蒋介石扶杖坐着,眼帘低垂似有所思。“这是西安事变时,他被劫持了。他们要他当抗日统帅,不要再打红军了。所以我不能让他太狼狈,还得让他保持一个统帅的感觉。”蒋介石的身体,取自多年后他穿着制服爬山的一张照片,但头部是1936年的,沈嘉蔚把它们拼在一起。

张学良站在蒋介石身后,摘手套的同时似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