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改革史话之八】1910年国会请愿(上)

1908年,在立宪派的鼓吹和发动之下,十余省的绅商民众选派代表赴京请愿速开国会。到了1910年,全国掀起了更大规模的国会请愿热潮,先后进行四次,长达一年之久。尽管请愿没有达到本来的目标,但却在比较广泛的范围内普及了立宪知识,提高了国民的民主觉悟。

责任编辑:刘小磊

1909年,徐特立愤而断指,写下“请开国会,断指送行”八个字,以此为国会请愿代表送行。原件由张清华保存,1950年2月27日捐赠,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国博网站/图)

1908年,在立宪派的鼓吹和发动之下,十余省的绅商民众选派代表赴京请愿速开国会。到了1910年,全国掀起了更大规模的国会请愿热潮,先后进行四次,长达一年之久。尽管请愿没有达到本来的目标,但却在比较广泛的范围内普及了立宪知识,提高了国民的民主觉悟。

徐特立断指血书

1908年的请愿,促使朝廷宣布了九年正式立宪的期限。但立宪派认为期限过长,资政院不能代表民意;在筹办谘议局的岁月里,立宪派看到政府的表现,“以枢臣之老耄,疆臣之畏葸不前,但足以亡国而有余,绝不足以唤起沉疴,挽回危局,共臻于立宪之一境”,深深认识到只有早开国会,成立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人民参政,才能监督政府,加快立宪的步伐。1909年9月,中国与日本签订新约,丧失种种权利,列强在海牙和平会议上密议统监中国财政的消息,给人们以极大的震动,群以为“欲求一非枪非炮非舰非雷而可使列强稍稍有所顾忌者,实无其策,于是拟请速开国会及组织责任内阁之议,各行省乃不谋而同”,10月13日,江苏谘议局议长张謇同立宪派骨干商定,派人前往各省谘议局相约,于12月中旬派代表到上海,共同讨论速开国会的问题。

11月初,张謇亲赴杭州,会晤浙江巡抚增韫,增韫表示愿与江苏巡抚瑞澂取同一态度。又会见了汤寿潜、王清穆等人。当时有人说,从政府、社会各方面观之,“国不亡,无天理”。张謇回答说:“我辈尚在,而不为设一策,而视其亡,无人理。”他觉得国民要尽到自己的责任,为国家分忧解难。汤寿潜同意他的意见,上疏请求提前召开国会,或先开临时国会。

请愿速开国会得到广大知识分子的大力支持,徐特立断指血书是其中最为感人的事件。12月6日,湖南各界推举罗杰、刘善渥等4人为代表,定于8日启程赴沪。时在长沙修业学校任教员的徐特立闻悉异常兴奋,8日在学校谈及外交失败、时局阽危、“既已筹备宪政,以图补救,则非早开国会,不足以促进行”时,他热血沸腾,找了一把刀,将自己的左手小指砍掉,用鲜血书写了“请开国会,断指送行”八个字,表达了支持请愿的坚强决心。他还想去找罗杰亲自陈述意见,经人劝止,遂嘱姜济寰、彭国钧将血书转送代表,并代达己意。徐特立是以甘洒热血为代价换取国会速开的第一位志士。

到上海参加会议的共有16个省的51名代表,从12月18日起召开请愿国会代表团谈话会,确定签名以谘议局议员为限,公推直隶省的孙洪伊领衔,决定了进京的人员,12月30日通过了要求一年召开国会的呈稿。会议期间,罗杰和刘善渥向代表们展示了徐特立的血书,大家看了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