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份民间环评整改调查问卷千名环评师褒贬“最强风暴”

环评“红顶中介”脱钩,58%认为对清除行业乱象“有一定帮助”,只有不到1%认为“药到病除”。而超半数环评师认为公众参与“存在盲目性”,约2/3认为环保组织的监督行为“有价值,但缺乏专业性”。

责任编辑:何海宁 助理编辑 刘文慧 实习生 梁绮雅 杨思佳

晏司曾对项目给出不可行结论,但建设单位换了一家环评单位,基本上用了他们的报告,把结论中的不可行改成了可行,最后也审过了。 (CFP/图)

环评“红顶中介”脱钩,58%认为对清除行业乱象“有一定帮助”,只有不到1%认为“药到病除”。

近七成环评师认为评估中心应该脱钩,更有73%认为应该公开评估中心的专家名单和评审意见。

超半数环评师认为公众参与“存在盲目性”,约2/3认为环保组织的监督行为“有价值,但缺乏专业性”。

几乎没有环评师愿意实名受访。2015年4月,南方周末记者接触了11名环评师,无论是“红顶中介”还是私企性质环评单位,只有一人愿意实名出现在报纸上。

但几乎所有环评师都有话要说。这一被称为环境污染第一道防线的行业,其管理体制已经来到大裂变的前夜。

自2015年2月9日中央巡视组公布对环保部的巡视意见,剑指环评沉疴之后,环保部便启动了整治风暴。2015年3月以来,环保部连续下发六份有关环评整治的文件。

在内蒙古一家环评单位负责人张涵的记忆中,这是自环评制度实施以来最大的一次风暴。“有一种风雨欲来的感觉,不知道路在何方。”

2015年4月12日起,南方周末绿色新闻部与环评爱好者网共同发起了一次环评行业改革调查问卷,试图了解一线环评师的切身感受和观点。

超半数支持市场化

截至4月22日17点,调查问卷共回收1329份。目前,在环保部数据库中登记的环评师有11351人。全国约12%的环评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且约半数从业年限已超5年。

所有受访者都感受到了来自行业整改实实在在的压力。

在环保部直属环评单位工作的环评师张京压力尤大。面对着迟早要来的结果,张京希望能够早日到来。“拖得越久,心里越是焦虑和不安。”

他所在单位就属“红顶中介”。按照环保部对环评机构脱钩改制要求,环保部直属事业单位的8家环评机构必须在2015年内率先完成脱钩。其余有环保主管部门背景的环评机构也要在2016年底之前完成脱钩。

事实上,业界对“红顶中介”褒贬不一。有专家认为是中国环评行业的主要力量,也有人觉得“红顶&r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Irene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