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总局二度炮轰 青海春天公开叫板 打不死的“极草”

民间举报、媒体追问、总局逼宫,顶着“三非”争议身份的“极草”产品,在“无证门”“质量门”后,不仅神话未曾破灭,更直接叫板国家食药总局,其底气何在,引人深思。

责任编辑:任编辑 吕明合 助理编辑 刘文慧 实习生 赵雅

81片、一片0.35克的盒装“极草”牌“至尊含片”,售价29888元。以一克1054元计算,一斤须得52.7万元。“极草”已经创造了继脑白金后的又一个行业神话。 (东方IC/图)

民间举报、媒体追问、总局逼宫,顶着“三非”争议身份的“极草”产品,在“无证门”“质量门”后,不仅神话未曾破灭,更直接叫板国家食药总局,其底气何在,引人深思。

几度休克后,A股市场唯一的虫草概念股青海春天(600381,SH),又活过来了。

进入猴年,这家专事冬虫夏草制品的企业,着实感受了一把“上蹿下跳”。2015年12月31日,青海春天控股子公司青海春天药用资源科技利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春天药用)的《药品生产许可证》到期,却迟迟未获得青海省食药监局换发的新证书;此后的2月2日,因对该事项进行核查,青海春天紧急停牌。

“无证门”尚未平息,“质量门”接踵而至。2月4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食药总局)发布消费提示,“炮轰”冬虫夏草砷含量超标,青海春天的主打产品“极草”纯粉片,再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短短数年,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一跃成为经营业绩高达50亿元、唯一一家冬虫夏草概念股的上市企业,青海春天业已创造了继脑白金后的又一个行业神话。在过去,它曾因“极草”既非食品,也非保健食品,又非药品的尴尬身份,频遭质疑,又屡仆屡起。

不过,与以往的沉默不同,险境之下,青海春天反倒直接“叫板”起了上级监管部门。2月15日的董事会决议公告中,青海春天态度强硬——“食药总局的消费提示缺乏研判依据,存在不严谨之处……提请食药总局公布消费提示中所涉及的研判依据、研究数据及结果。”

“青海春天有极强的活动能力,挺得过去。”一位要求匿名的业内人士当时预测。

事实上,从2014年借壳上市至今,“极草”及其神话制造者青海春天屡次险象环生。从产品消费端到生产环节,甚至到资本市场,“极草”饱受国家监管部门、媒体和公众的质疑,但每次却总能逢凶化吉。

果不其然。2月19日,青海春天公告称,青海省食药监局同意将春天药用的药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延期三个月,至2016年3月31日。在此期间,青海春天需要根据青海省海东市食药监局的要求,补充换发药品生产许可证自查报告内容,并补交电子文件。

虽然公告称能否获得新药品生产许可证还存在不确定性,但业内人士几乎一致认定“剧情反转”。

双重危机

2月4日,一则《关于冬虫夏草类产品消费提示》,悄然出现在了食药总局官网上。

该消费提示称,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粉及纯粉片产品中,砷含量为4.4-9.9毫克/千克,长期食用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粉及纯粉片等产品,“会造成砷过量摄入,并可能在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佳凝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