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转股重现,降杠杆新招

上一轮政策性债转股的初衷在于缓解银行体系所面临的不良贷款压力,本轮债转股的主要目的在于降低企业杠杆率。

责任编辑:冯禹丁 助理编辑 温翠玲

2016年10月,市场化债转股启动以来“首吃螃蟹者”的建设银行,与云南锡业集团达成了债转股协议,建行设立的基金以股权增资方式进入云锡集团旗下上市公司锡业股份(000960.SZ)。(东方IC/图)

在1999年的债转股中,四大AMC的资金最早来源于财政和央行再贷款,最终由财政埋单。此轮债转股的资金则更加市场化,注重向社会投资者募集,包括机构投资者、银行理财资金等。

上一轮政策性债转股的初衷在于缓解银行体系所面临的不良贷款压力,本轮债转股的主要目的在于降低企业杠杆率。

17年后,中国再度重启债转股。17年前,中国政府将万亿不良资产果断剥离,断臂求生,换得金融业和整体经济轻装前进。

2016年10月10日,国务院正式出台《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及其附件《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提出将有序开展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作为降低企业杠杆率的主要途径之一。

中国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负债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的信贷以及各类债券。所谓债转股,就是让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企业持有的债权,转化为股权。

不过,中国经济的宏观环境已经今非昔比,新一轮债转股的主要目的、操作模式和筹资渠道,都将有别于上一轮。

去杠杆还是稳汇率

如果中国选择稳住汇率,就要通过提升国内利率维持境内外利差。

1999年,中国将四大银行的万亿不良资产整体剥离,设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简称四大AMC)——华融、长城、东方和信达,来收购并处置这些坏账,其中部分银行的坏账被四大AMC接手后,转化成了对应负债企业的股权。

四大AMC收购这些坏账的资金来源于央行再贷款,以及发行低息债券等。

通过坏账剥离和债转股,使国有银行系统经年累积的坏账风险得以释放。此后,中国经济迎来“黄金十年”。不过,在2009年银行体系经历了信贷扩张后,债务压力再度轮回。

中国银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接近1.5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81%,创近七年新高。

上一波债务危机集中于银行体系的坏账,而在这一波,中国债市也积聚了一定的风险。2016年以来,信用债(指由政府之外的主体发行、约定了确定的本息偿付现金流的债券,包括企业债、公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