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ALK 许晓峰:我们能用音乐撑起一座城吗?

许晓峰 独立音乐公社创始人、前华纳音乐中国区总裁

有一个误解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越深,文化历史越长,它的文化创造力就越强。

我觉得文化创造力并不来源于过去的历史底蕴,而是来源于当今人的创意。一个城市什么样的人在这个城市生活,这座城市才会有什么样的创造力和活力。

今天因为在成都,我想探讨一下成都和音乐、成都和音乐人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联系,以及这些音乐人会给一座城市带来什么样的创造力。

先有人,还是先有城?

成都现在建设的是“音乐之都”,或者叫“国际音乐名城”。如何实现这件事情,我觉得破题的关键在于这座城市能够吸引来什么样的音乐人。

刚才大家在我上来之前看到了一段视频,这是仙人掌音乐节,是我为成都专门办的音乐节品牌。这个音乐节在去年中秋节三天时间,把整个中国从崔健开始到现在,所有历史上能够载入中国独立音乐史册的音乐人都请到成都。

我在成都创办的项目就是独立音乐公社,我想通过独立音乐公社这样的东西来找到音乐和成都之间的关系。

我现在让大家看看仙人掌音乐节的整个阵容,就写在我的背后。

用一种历史的眼光,你们刚才在视频看到你们认识的音乐人是过去,但是你们还看到很多你们不认识的音乐人,这些孩子就是成都独立音乐公社刚刚挖掘出来的一批音乐人。

我们希望新的音乐人在成都创造音乐,然后成为中国独立音乐生生不息的过程。

音乐人实际上对一个城市能不能成为音乐之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城市如果离开了音乐人,我想这个音乐之都是虚拟的。

我们来看一下华语乐坛的发展,大家可以看到80年代,台湾很多音乐人,罗大佑先生、李宗盛先生等等,非常优秀的音乐人创造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影响了我们整个华语区域。

我本人1983年进北大上学,就是在1983年的时候,我在北大图书馆草坪,听到我的一位秦师兄弹唱罗大佑的《鹿港小镇》和《光阴的故事》等等。很多年后当我做罗大佑演唱会的时候,我写了一篇文章《向罗大佑同志致敬》。罗大佑先是学医后来改做音乐,他是牙医专业,我是这样写的:在海峡对岸的一个牙医,用他的音乐治好远在北京的我的耳朵。

在罗先生的影响之下,我走上了这么三十年的道路。今天作为一个音乐人站在这个讲台上,当然我不是一个艺术家,可以说在音乐人的分工里,我是一个音乐的推广人,或者叫音乐的传播人。

90年代香港歌坛出现很多天王天后,那个时候香港粤语歌曲占据整个华语乐坛最重要的位置,原因就是出了很多优秀的音乐人。

甚至香港歌坛还影响了广东,广东在90年初,是大陆音乐人的重镇。那个时候广东可以称之为大陆的音乐之都,就是因为有这么多的音乐人。广州也出了陈小奇、李海鹰等等,写了很多优秀的歌曲。

90年代中期,有两件事情的发生让整个大陆音乐重镇转移到了北京。

一件事情是魔岩三杰在香港红磡的一场演讲会,当时窦唯、张楚和何勇以及唐朝乐队,他们在香港的一个晚上,几乎就打破了香港音乐垄断华语乐坛的局面;第二件事是以高晓松、老狼、小柯、叶蓓等等这一批人为首的校园民谣,他们用内地的清华、北大等等高校的生活,写出当年大学生们发出来的一些心声,表达了当时内地文艺青年、内地知识青年的内心诉求。

90年代末期,许巍、郑钧、朴树、汪峰等摇滚乐“四大金刚”把音乐重镇从广州变成北京,我有幸参与其中。因为当时汪峰、朴树、老狼都是我签约的歌手。

后来成都开始涌现出李宇春、张靓颖、谭维维等人,还有赵雷《成都》的出现,大家开始把方向和眼光盯住了成都,成都逐渐成为人们心目中的音乐之城。

我们通过华语乐坛整个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来,一个城市跟音乐文化之间的关联,其实是体现在能不能诞生出,或者是吸引到音乐人在这个城市里边居住、创作、表演、传播。

成为什么样的音乐之都?

今天成都要做音乐之都,成都的选择是什么呢?我们来看一下音乐的种类。

首先,西方古典音乐。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古典音乐之都是维也纳,在西方古典音乐领域,维也纳一定排名第一。一个城市要有古典音乐一定有交响乐团,一定要有歌剧院。我们看看今天的成都有没有一个可以在全国乃至世界上,影响力比较大的交响乐团呢?暂时没有。能不能创建一支呢?可能时间会很长。因为有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长年的积累,有国家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长年的积累,北京和上海稳稳占据古典音乐在中国的两个重镇,这个地位是无可替代的。所以西方古典音乐关于成都作为音乐之都的概念,至少我个人认为不成立。

第二,中国传统音乐。传统音乐有那么几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我们的民族器乐有没有好的民乐家,非常好的民乐团,另外在历史上是不是诞生过影响很深远的音乐种类。比如说丽江有一个纳西古乐,在泉州,我的老家有一个音乐叫南音,那是中国最古老的音乐。在中国传统音乐范畴内,很多东西是通过戏曲展现的。成都有什么戏曲?有川剧,但是川剧并不是以音乐为主导表演的。大家很多耳熟能详的唱段,比如说黄梅戏、京剧、粤剧都是以唱段支撑戏曲品种,而川剧不是。所以我认为通过传统音乐构建成都的音乐之都这样的概念也不成立。

第三,民族音乐。成都虽然城市历史很长,但不是一个多民族的城市,并没有诞生很多脍炙人口的民歌。民歌往往诞生在哪里?云南、贵州、蒙古、新疆这些少数民族的地区;或者陕北、山西、西北,是汉民歌诞生最多的;江南也有《茉莉花》等等。但是成都到现在有没有一首可以传唱的民歌呢?暂时没有。能不能诞生一些?一千年之后可能有。所以将民族音乐作为成都音乐之都的支撑的想法也可以pass(不考虑)。

那么最后留下来什么?就是流行音乐。

更进一步,我想建议成都建设音乐之都,应该以独立音乐来作它主要的支撑。

独立音乐“独立”在哪里?

什么是独立音乐?

过去唱片的时代,独立音乐实际上是一个厂牌概念。当年世界上有五大唱片公司,华纳、索尼、BMG、环球、EMI(百代)。我那时候在华纳做中国区的总裁,就是为这些国际唱片公司工作。除了这五大集团外之外都是独立厂牌,那时候独立音乐标签是这样贴的。

互联网时代到来,很多音乐人逐渐不需要唱片公司,独立音乐变成了用传播渠道来划分。比如说网络音乐平台有给独立音乐做的空间,各种各样的独立音乐人自己有经纪人,拥有自己的厂牌。逐渐过渡到这样的概念,传播路径的概念。

我理解的独立音乐是什么?

我对独立音乐人的理解是精神层面上的,我认为一个拥有独立思想和自由精神的音乐人才配得上称为独立音乐人。

也就是说,你创造出来的作品要有你自己的独立思想,要有你自己的自由精神——而不是某种权贵的附庸,专门为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去创作,而不是为了成为流量、成为网红、成为鲜肉去做音乐人。

独立音乐人除了自由思想和精神外,还应该拥有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这四个词,“独立精神、自由思想、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就是我对独立音乐人的一种见解和理解。凡是具备这四个条件的,我认为都是独立音乐人。

我认为人生的本质是苦难。

每个人都要经历苦难,音乐人除了自己经历苦难还应该体察他人的苦难,替别人表达苦难,用他们优美的旋律和用他们的歌词,用他们的音乐去抚慰千千万万个在苦难中挣扎的人心,从而使得这些苦难的人们可以战胜苦难。

这就是独立音乐人。

刚才看到崔健、黑豹、唐朝、魔岩三杰以及后面的李志、郑钧、朴树、汪峰、许巍等等这些独立音乐人,无一不是如此。大家去听听他们的音乐,去看看他们的歌词,很多是在为下层的民众表达疾苦。

如果成都能够有这样的土壤,让这些独立音乐人自由地生长,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那么这座城市将为中国文化的传承、为中国人表达自己,贡献出作为一个城市的力量。

艺术是永恒的。文艺复兴以来,佛罗伦萨成为艺术之都已经几百年,成都能不能成为音乐之都?

我们在建的独立音乐公社,成都在做的街头艺人扶持计划,大量的酒吧和Livehouse等表演场所,以及全中国独一无二由政府主导的成都金芙蓉新锐独立音乐奖——这是全中国到哪里都没有的奖项。很多音乐节,包括草莓、迷笛、春浪、简单生活、仙人掌来这里落地,这些都说明成都的宽容,它对独立音乐的扶持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今天我在这里讲的东西,不是思想也不是理论,但是我想作出一个预言:

在十年之内,成都必将成为中国的独立音乐之都。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